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二十四节气——我们的生存智慧与生活哲学
2015.02.06
二十四节气——我们的生存智慧与生活哲学
专题报道
春秋代序,辞以情发 张 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对于时间的一种重要切分方式,与季节的转换以及气候、物候的变化紧密联系。因此,人们十分强调节气是指导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然而二十四节气绝不仅仅关乎农业生产。试看一副对联的产生:传说明代江南有一位知府,一次到郊外游玩,恰逢一个农夫扶犁杖在道边出一上联求对: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那位知府沉思片刻,便对出下联:双手捧住...
查看更多
西藏开展格萨尔说唱艺人数字化传承保护工作
2015.02.09
西藏开展格萨尔说唱艺人数字化传承保护工作
其他新闻
西藏首次对全区近100名格萨尔说唱艺人的作品及唱腔等进行数字化传承保护工作,目前已收录71名说唱艺人的资料。 格萨尔文化保护专家、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努木说,为确保格萨尔说唱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西藏于2013年初开始筹建格萨尔多媒体资源库,该资源库历时一年多顺利建成,包括精品说唱、艺人口述史、音乐唱腔、格萨尔赞歌、格萨尔王舞蹈、格萨尔王历史遗迹六个部分。 目前,来自藏北地区的国家级格萨尔传唱人次仁占堆、自治区级格萨尔传唱人阿旺巴旦等...
查看更多
阿曼尼莎汗与《十二木卡姆》
2015.02.09
阿曼尼莎汗与《十二木卡姆》
专题报道
人类学家摩尔根说:“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假如谁找到了历史老人遗留在塔克拉玛干的这把金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就打开了。”的确,在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像新疆这样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了。也正是因为不同文明在西域汇集、碰撞、交融,才孕育出新疆独具特色的文化图景。 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十二木卡姆》,以其独有的方式记录着西域文明的进程。当一个美丽的女子邂逅一段美丽的爱情后,《十二木卡姆》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阿曼尼莎汗(1526--1560...
查看更多
如何看待变化中的春节习俗
2015.02.09
如何看待变化中的春节习俗
专题报道
春节将至,“年味是否越来越淡”势必又将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年味该从何处寻找,究竟什么样的春节才算中国节、中国年,哪些年俗已经消失,哪些新的时尚能够最终进入民俗的历史......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如何看待变化中的春节习俗。 一、经久不变的元素是“回家” 经久不变的元素,也许只剩下一个了。这就是回家。尤其对游子而言,是离家那一刻就开始的行动。年近,情可切;年终,则必归。这才有了“春运”,无比壮观的东方年文化。无论建多少高速,无论...
查看更多
高密茂腔:在传承中发扬剧种风格
2015.02.15
高密茂腔:在传承中发扬剧种风格
专题报道
莫言在小说《檀香刑》里多次提到家乡高密一带的“猫(茂)腔”,这种声腔演唱起来委婉幽怨,深受农村观众尤其是广大妇女的喜爱。“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沿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在百姓中流传的这句俗语,形象地展示了其受欢迎的程度。 融会吸收 自成风格 高密市艺术剧院茂腔演员孙秀芝介绍,茂腔是在民间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姑娘腔”为主调形成的戏曲声腔,在民间又有“扭股子”“轴棍子”“正歌子”等不同的叫法。历史上,茂腔曾广泛流传于胶州、胶南、高...
查看更多
新春话年画
2015.03.03
新春话年画
专题报道
□演讲人:薄松年 ■演讲人简介: 薄松年先生生于1932年,是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1952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师从著名美术史家王逊教授。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中国美协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编委及顾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美术史家。著有《中国年画艺术史》、《中国美术史教程》、《中国绘画史》、《中国民...
查看更多
罗布人的“狮子舞”
2015.03.03
罗布人的“狮子舞”
专题报道
狮子舞 罗布人的“狮子舞”与汉族人表演的狮子舞完全不相同,汉族人的狮子舞一般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而罗布人的狮子舞则由一个人表演。这种狮子舞把兽中之王的一招一式表现的惟妙惟肖,其表演程式显然为罗布人所独有。表演者在表演狮子舞时面部表情十分丰富,诙谐幽默,常常能羸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罗布人的“狮子舞”堪称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仿兽舞蹈中的瑰宝。它有专门制作的道具,由一人披挂冉须和带着铜的装饰。舞蹈者踏着纳格拉鼓的节奏,手舞足蹈,既有仿雄...
查看更多
南北非遗精品展无锡启幕
2015.03.05
南北非遗精品展无锡启幕
其他新闻
“千秋古运,手创传奇。”2015南北非遗精品展暨中华手作嘉年华活动3月3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开幕。活动汇集了印染、织绣、雕塑等150多个品类的手工作品10万余件,这些作品出自国内28个省区市的手工艺爱好者及年轻设计师之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国中,无锡市南长区委书记秦咏薪等与广大市民一起观看了非遗精品展。 清名桥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一段,是保存风貌最完整、保存...
查看更多
灯烧月下“闹”元宵
2015.03.05
灯烧月下“闹”元宵
专题报道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正月半等,是四时八节之中最富有诗情也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其起源说法不一,但与原始农业的联系十分鲜明。传说元宵节的重要节俗燃灯、观灯与赏灯的因由是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为保农业丰收以除杂草、害虫及其虫卵而点燃田间的枯草,后来这种行为日渐仪式化,便有了带有宗教意义的“抛火把”“炸蚂虫”与“照田虫”等习俗。 宗教对元宵节的影响尚不止于此。东汉...
查看更多
原生态剪纸如何进入大都市
2015.03.06
原生态剪纸如何进入大都市
论坛
李守白的海派剪纸作品 剪纸,作为民间文化的一支已有1500多年历史,剪纸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曾给村舍中“剪花娘子”的心灵带来很大的慰藉。民国初期,伴随民俗学在中国的出现,剪纸艺术逐步得到美术界的重视。创刊于1934年5月的上海美术界刊物《万象》画报在第3期的封面上,编排了5幅民间窗花剪纸。这是中国美术有史以来美术家第一次采用民间剪纸作画报封面装帧。 上海的海派剪纸发展至今走过近半个世纪之路,诞生了王子淦、林曦明两位剪纸代表性人物。曾师从这两位先...
查看更多
1
439
440
441
442
443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