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中国“热贡艺术”发祥地: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专题报道
  记者28日从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了解到,当地推出非遗人才进校园,设置传习中心,编撰专业教材,成立唐卡鉴定中心,搭建唐卡追溯体系等“组合拳”,使传统技艺不流失,艺术品市场规范有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畔,被称为“热贡”,即“金色谷地”,是安多藏区文化艺术中心。当地黄南藏戏和以唐卡领衔的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当地年都乎、吾屯、郭玛日等传统村落,“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我们现在已经成立鉴定中心...
查看更多
中国“热贡艺术”发祥地: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10周年媒体报道
  记者28日从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了解到,当地推出非遗人才进校园,设置传习中心,编撰专业教材,成立唐卡鉴定中心,搭建唐卡追溯体系等“组合拳”,使传统技艺不流失,艺术品市场规范有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畔,被称为“热贡”,即“金色谷地”,是安多藏区文化艺术中心。当地黄南藏戏和以唐卡领衔的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当地年都乎、吾屯、郭玛日等传统村落,“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我们现在已经成立鉴定中心...
查看更多
深耕传统民族文化 惠享国家政策东风
论坛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意见》提出发展总体目标,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
查看更多
振兴传统工艺丁酉论坛 “二月二”启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恭王府)工作职能定位与战略规划学术研...
其他新闻
会议现场 (摄影:朱高磊)  2月27日,恰逢中华民族传统节俗中的“二月二,龙抬头”。为按照文化部对恭王府履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工作职能的业务要求,“振兴传统工艺”丁酉学术论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基地(恭王府)工作职能定位与战略规划学术研讨会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举办。  此次论坛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丙申论坛学术精神,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基地(恭王府)传统文化空间打造的工作模式、职能定位、战略规划、工作特色为主题展开。中...
查看更多
振兴我国刺绣工艺 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成立
其他新闻
  3月2日,首届中国刺绣传统工艺振兴论坛暨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潮州隆重举行,嘉宾云集,以绣会友,共商中国刺绣传统工艺振兴大计。会议现场  出席会议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有:原会长王天凯、会长孙瑞哲、党委常委人事部主任王久新、副会长陈大鹏、副会长孙淮滨、顾问杨东辉,原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清华美院院长、现任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当岐,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中国服装协会顾问、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
查看更多
传统戏曲更需关注“小众”
论坛
  “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这是鲁迅小说《社戏》对传统戏曲惟妙惟肖的描述。看社戏是传统上老少咸宜的文化活动,它不光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戏曲演出,也起到了居民社会交往、商业贸易、文化传播、宗教仪式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如今在隐藏于市井陋巷的戏台子前,那些听得起劲的观众多半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春节过后,有记者在昆明和柳州实地探访了两个民间剧团,发现剧团难以靠门票收入维持,常常需要演员们贴上自...
查看更多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专题报道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称“启蛰”,2017年的惊蛰时间是3月5日17点32分(农历丁酉年二月初八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是指天气渐暖,天公作雷,雷声震动、惊醒入冬藏伏土中的生物,万物萌动。  物候特征  这时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蛰伏于地下的生物开始活动,花鸟树木更是春意盎然。惊蛰三候指:一候桃始华——桃花色红,即将绽放。二候仓庚鸣——可以听...
查看更多
淮剧有了小剧场文人戏
专题报道
淮剧《孔乙己》剧照     “故事情节步步推进,耐人寻味,小说中的人物呈现鲜活生动。”2月25日晚,上海淮剧团新编淮剧《孔乙己》在上海红星美凯龙金桥店星剧场上演。作为星剧场的开台演出剧目,《孔乙己》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70分钟的演出里,不时响起掌声、叫好声。上海财经大学的几名留学生一出剧场,便在门口讨论起剧情。一名俄罗斯姑娘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看淮剧,没想到这么精彩。虽然语言上有些障碍,但还是意犹未尽。”她的话音刚落,另一位留学生便摆出撩起长衫往前一迈...
查看更多
尚长荣:“老戏骨”的创新之路
人物
人物简介 尚长荣,1940年7月生于北京。现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三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文艺名家讲故事】   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子;他,5岁登台,至今已有70余载的舞台经历;他,是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奖获得者,一直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名...
查看更多
春风喜雨润古艺
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苑地,广大木偶皮影艺术工作者备受鼓舞,备感温暖。    有“百戏之祖”之称的中国木偶皮影艺术,是由古老的殉葬俑、祭祀俑、佛道讲经传道俑、民间艺人说唱道具俑逐渐发展演变而来,距今已有2000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