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骆芃芃: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
论坛
9月1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大力支持,光明网、斗鱼联合主办的“非遗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在发言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生生世世,是每时每刻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的。光明网非常有前瞻性,用最新的最现代的新媒体来做非遗的直播,参与人数之多,效率之高,宣传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都是显而易见的。她相信这样的传播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
查看更多
把握住戏曲的根与魂——现实题材戏曲创作主题研讨会综述
专题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化部艺术司委托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组织举办“2017艺术热点系列主题研讨活动”,聚焦“十三五”时期的艺术创作方向,密切关注各艺术门类创作的热点现象、思潮,引领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发挥艺术评论对艺术创作的引领作用,为艺术创作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推动艺术创作健康发展。    近日,“2017艺术热点系列主题研讨活动”的首期研讨活动——现实题材戏曲创作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邀请...
查看更多
补天良工手 育才师者风——记上海古籍修复师赵嘉福
人物
工作中的赵嘉福(摄影:上海图书馆肖允喆)赵嘉福在重庆传习所指导学生学习修复技艺赵嘉福在第一期全国传拓技术培训班上演示赵嘉福在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组指导  纸质文物如古籍、书画、碑帖的修复装裱,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明人周嘉胄在著作《装潢志》中,特别强调纸质艺术品修复装裱的重要性,称“装潢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既然干系如此重大,那么“装潢”优劣的核心因素又是什么呢?周嘉胄开宗明义指出:是人。所谓“古迹重装,如病延医”“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是也...
查看更多
10卷本《中国工尺谱集成》出版 见证民间音乐活态传承
要闻
图1 《中国工尺谱集成》新闻发布会现场2017年9月6日,《中国工尺谱集成》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文化部“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杂技扶持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中国工尺谱集成》(10卷本),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编辑出版被学界视为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琴曲集成》后,又一项浩大的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见证民间音乐生态体系的重要工程。图2 《中国工尺谱集成...
查看更多
白露
2017.09.07
白露
节气详解
查看更多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专题报道
图1 水彩画《蒹葭苍苍》(作者:施颖)   节气概说   太阳到达黄经165°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今年的白露时间是2017年9月7日(农历丁酉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此时天气逐渐转凉,夜间水汽凝结在叶子上面,清晨时分结成露珠。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天的露水。白露三候是:“一候鸿雁来;二候...
查看更多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8日启幕
要闻
记者从安徽省文化厅获悉,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将于9月8日在黄山市举办,届时将有全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100多个项目参展。本届大展以非遗传统技艺展示为重点,以故宫博物院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为亮点,在两届大展基础上创新运作方式与展示方式,倡导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大展由开幕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歙砚传统技艺大赛和徽派传统工艺振兴论坛等活动组成...
查看更多
中青年非遗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在北师大开班
要闻
  原标题:“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中青年非遗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今日于北师大开班2017年9月6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开班仪式。此次研讨班是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首次关于民俗的试点培训,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主办,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松阳县人民政府协办。研讨班开幕式现场    主办方按照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十讲》出版
要闻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培训班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日前,以此次培训班授课专家的讲稿为基础编辑而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十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2016年8月29日至9月2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各地非遗保护机构的一线工作者及抢救性记录的执行团队成员。为科学有效地推进抢救性记录工作,秉持“从工作实际出发...
查看更多
若非乡土,如何非遗
论坛
    乡土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对近现代中国的基本认知。在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的今日,“乡土”依然是中国社会难以摘除的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的遗存,与乡土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传于民间社会的传说、史诗、民谣、舞蹈、戏曲、杂技、手工技艺、民俗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烙上了深刻的乡土印记。可以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乡土社会的文化形态。    城镇化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结构形貌,将乡土中国推向现代化、城市化、商业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