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2   星期二   农历六月廿八   
搜索
【译介】踏索戏,传统走绳索表演+鲁汶同龄会仪式活动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将在以往译介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非遗名录项目内容的翻译介绍,每期更新两个项目。本专题项目简介译文仅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不妥之处,欢迎留言指正。译介项目十七踏索戏,传统走绳索表演Jultagi, tightrope walking 图1 踏索戏,传统走绳索表演  项目基本信息  入选年份:2011  申报国家:大韩民国  名录名册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2 踏索戏,传统走绳索表...
查看更多
以手工造就人本身
论坛
改革开放40年来,手工艺的时运经历了从备受冷落到成为大众时尚的巨大转变,这让人无比欣慰。今天,人们看待手工艺,已不只是把它看作一种物质生产力,一种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还更多地把它和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或是一种更能彰显自我个性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这显示了人们对手工艺价值更深刻的认识。手工艺是富含自我体验价值的实践形态。在生活水平较高、生活节奏较快的大城市也已出现专注手工艺体验的新业态,也许目前还不够成熟不够普遍,但随着对现代工业文明体验与认识程度的提高,它在...
查看更多
中国戏曲学院新增3个国家级“非遗”剧种表演专业
要闻
1月10日,记者从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招生推介会上获悉,2019年,该校面向全国计划招收本科生515人,较去年减少15人,且多个招考方向继续执行免学费政策,包括京剧表演、京剧器乐、昆曲表演、昆曲器乐、多剧种表演、多剧种器乐、戏曲作曲等。今年,中国戏曲学院进一步扩大戏曲类专业招生规模。如地方戏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新增赣剧、湘剧和花鼓戏3个国家级“非遗”剧种,这也是赣剧、湘剧和花鼓戏3个剧种第一次成建制培养本科人才。至此,该校招收的戏曲剧种将达到26个。据了解,今年...
查看更多
“新考工记”展现中法手工之美
要闻
1月11日,“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受法国文化部授权从事法国手工艺对外推广的HEART&crafts公司共同举办,以中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阐释中法当代“匠人精神”。法国驻华大使黎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等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展览以中法手工艺术家作品共存一个空间的展陈形式,分置于各单元之中,为对话营造空间,细分为“大美日常”“重塑空间”“对话五行”“造法自然”“平面洞天”5个单元。邀请...
查看更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六号)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六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0年2月26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 (2010...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26期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第26期:2019年1月1日—1月13日本期信息一览:▲  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内蒙古公布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8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京揭晓一、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1月3日至4日...
查看更多
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要闻
  一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根本遵循,非遗界人士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非遗保护传承形成新的气象和格局,非遗传承实践日趋活跃,保护非遗正在成为社会自觉。近日,光明日报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共同评选发布“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文化传承是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的...
查看更多
以更高标准谋好文化生态保护新篇
论坛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出台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个《办法》,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文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现实挑战,切实增强文化生态区建设发展的政治责任感、现实紧...
查看更多
【最年味】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
专题报道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杨家埠属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一个村,杨家埠木版年画就诞生在这个村子里。《四季花》  杨家埠年画的起源,还要从明洪武年间,即公元1368—1398年间说起。由于杨家埠杨氏老谱早在明末已经失传,道光年间所修的家谱里说杨氏先祖于明洪武二年由四川省梓潼县迁来居于杨家埠以东的下店村,其后长支留原地,二支迁去了昌邑市杨家楼,三支迁去了平度市杨家圈。杨家埠人由川迁鲁之前...
查看更多
专家支招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
地方新闻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的“蓝白之上 匠心流光——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大理基地对话会”在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举行。会议就“碰撞与融合——新时期传统工艺面临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改良与继承——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技术改良和原材料的多样化运用”“融入生活——白族扎染的产业化发展与市场营销”“创新创意——白族扎染应用的拓展空间”和“融合发展——传统工艺在文化旅游、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