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藏族服饰
2018.12.14
藏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措美县 藏族传统服饰,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一带的藏族聚居地区。它主要包括措美县扎扎服饰、林芝工布藏族服饰、科迦妇女服饰、藏北安多服饰、巴扎藏族服饰、玉树传统服装、华热服饰等类型。 措美县扎扎服饰历史悠久,其来源在当地有着动人的传说。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扎扎服饰在社会上被视为高尚生活用品而得到推崇。服饰中的彩靴“甲黔”相传原是哲古宗给地方政府缴税时的一种贡品,它底子厚,皮面结实,穿着起来美观舒适。在...
查看更多
珞巴族服饰
2018.12.14
珞巴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米林县 珞巴族服饰由“达努”(瑞香树皮)等植物纤维纺织的土布缝制而成,多为黑色、红色或白色相间。男子穿着时,将长条横斜披在背上,衣服的边角搭置于左肩,然后由左至右臂内绕身一圈半,到右胸前与搭肩边角相接,造成袒露肩臂的效果,再将衣服的下长翻折至膝盖,以竹针代替扣子,紧束腰带。这种没有领、袖、衣袋等的服饰是珞巴人终年不离身的唯一上衣,男女老少白天将它穿在身上,夜晚则取下当被盖。 由于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野外,没有...
查看更多
珞巴族服饰
2018.12.14
珞巴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隆子县 珞巴族服饰由“达努”(瑞香树皮)等植物纤维纺织的土布缝制而成,多为黑色、红色或白色相间。男子穿着时,将长条横斜披在背上,衣服的边角搭置于左肩,然后由左至右臂内绕身一圈半,到右胸前与搭肩边角相接,造成袒露肩臂的效果,再将衣服的下长翻折至膝盖,以竹针代替扣子,紧束腰带。这种没有领、袖、衣袋等的服饰是珞巴人终年不离身的唯一上衣,男女老少白天将它穿在身上,夜晚则取下当被盖。 由于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野外,没有...
查看更多
黎族服饰
2018.12.14
黎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民族研究所 流传于海南省的黎族服饰以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为基础,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等织造缝合而成,其演变历史达数千年之久。 黎族传统服饰以织锦为材料,图样繁多,色彩斑斓,制作精美秀丽。它有160种以上的图样,类型纹样主要包括人形、动物、花卉、植物、用具、几何图形六种。黎族传统服饰植根于黎族的社会生活,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显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海南黎族社会发展...
查看更多
黎族服饰
2018.12.14
黎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锦绣织贝有限公司 流传于海南省的黎族服饰以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为基础,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等织造缝合而成,其演变历史达数千年之久。 黎族传统服饰以织锦为材料,图样繁多,色彩斑斓,制作精美秀丽。它有160种以上的图样,类型纹样主要包括人形、动物、花卉、植物、用具、几何图形六种。黎族传统服饰植根于黎族的社会生活,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显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海南黎族社...
查看更多
畲族服饰
2018.12.14
畲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罗源县 畲族服饰的主要特色在女性服饰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畲族自古以女性为尊,将女性视为公主和凤凰,因而服装以凤凰图案贯穿整体,头饰也显现出凤凰的整体轮廓,整套服饰处处体现凤凰吉祥之意,习称“凤凰装”。 畲族女性服饰主要流传于福建省罗源县和连江县所有的畲族自然村及福州和宁德南部地区,它由上衣、裙子、水巾、手巾、围身裙、脚绑、鞋七个部分组成,另有凤凰冠、耳仰(耳坠)、扁扣、手镯、脚镯和戒指六样饰品。与此相应,畲族女...
查看更多
朝鲜族服饰
2018.12.14
朝鲜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传统服饰以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白色为主,呈现出素净淡雅的风格,朝鲜族因此而有“白衣民族”之称。20世纪初,随着现代经济的渗透,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朝鲜族聚居地区,受此影响,朝鲜族服饰的颜色也变得多样起来。 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最大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裙。男装的裤裆和裤腿都较宽,裤脚系布带,便于盘腿席坐;妇女所穿的短袄长度及...
查看更多
蒙古族服饰
2018.12.14
蒙古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察哈尔服饰融合了蒙古民族各地服饰的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款式风格。察哈尔部诞生于成吉思汗时代,在16世纪初正式形成,其服饰文化延续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如今,察哈尔服饰主要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以及乌兰察布察右翼旗等原察哈尔八旗地域,这些蒙古族居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 察哈尔服饰涵盖长袍、坎肩、腰带、靴、头饰等多个部分,采用库锦、绸缎、滩羊皮、羔皮等作为制作材料。在颜色选择上,男袍多选用蓝、灰等深色系,女袍则偏...
查看更多
蒙古族服饰
2018.12.14
蒙古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 蒙古族服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域。 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元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奢华艳丽、气势恢弘、华贵考究的服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服饰的类型和种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各部落服饰的不同特色并延续至今。 蒙古族各部落服饰均...
查看更多
蒙古族服饰
2018.12.14
蒙古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族服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域。 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元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奢华艳丽、气势恢弘、华贵考究的服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服饰的类型和种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各部落服饰的不同特色并延续至今。 蒙古族各部落服饰均...
查看更多
1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