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蒙古族服饰
2018.12.14
蒙古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服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域。 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元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奢华艳丽、气势恢弘、华贵考究的服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服饰的类型和种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各部落服饰的不同特色并延续至今。 蒙古族各部落服饰均有男女老幼...
查看更多
茶俗(白族三道茶)
2018.12.14
茶俗(白族三道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道茶是白族一种古老的品茶艺术,起源于8世纪的南诏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据唐樊绰《蛮书》记载,早在南诏时期,白族的先民就有“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大理时,曾被鸡足山僧众以三道茶招待,他在游记中记录为“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经过世代相传,三道茶逐渐演变成以云南省大理市为主要流布区域的白族茶俗。 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在节日喜庆、迎接宾客时的一种礼仪。每当有客人或亲朋到家,主人会热情地将其迎至堂屋。宾主坐下后,主人...
查看更多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2018.12.14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潮州市 潮州工夫茶艺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煮水器具)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多个环节组成。除冲泡独特外,潮州...
查看更多
大理三月街
2018.12.14
大理三月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市 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地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古城。它始于唐代永徽年间,系由庙会演变而成,其产生与佛教在大理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月街街期为七天,从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至二十一日结束。每年赶赴三月街的人数以百万计,全国各地及海外都有人参加。 三月街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同时进行物资交易和文化交流。大理三月街除保留有传统的药材、大牲畜、日用百货交易外,还新辟出...
查看更多
石宝山歌会
2018.12.14
石宝山歌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剑川县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歌会于每年农历的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云南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举行,届时来自剑川、洱源、丽江、大理、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聚集一处,弹弦对调以歌觅偶,同时还可到各寺庙烧香拜佛,参加“阿吒力”佛教法事、白族地区中央本主及石雕女阴“阿央白”朝拜等民俗活动。歌会以即兴对歌为主,把弹弦唱曲、求神拜佛、本主崇拜、以歌觅偶等活动融合在一起,显示出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查看更多
三汇彩亭会
2018.12.14
三汇彩亭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渠县 三汇彩亭会是流传于四川省渠县三汇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它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特点,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街道或广场进行表演。三汇镇地处四川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跨州河、巴河、渠江,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经济活跃,彩亭会就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清代初年,彩亭会开始在三汇形成,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年间逐步趋于兴盛。新中国成立后,三汇彩亭会成为当地民间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
查看更多
洛阳牡丹花会
2018.12.14
洛阳牡丹花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洛阳市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称。牡丹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牡丹栽培中心之一,早在唐宋时期洛阳即已具备系统的栽花技艺,形成赏花习俗及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等,由此衍生出洛阳牡丹文化。 洛阳曾是唐朝的东京,交通方便,贸易兴隆,城内园圃林立,有几乎家家种植牡丹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
查看更多
界首书会
2018.12.14
界首书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界首市 界首书会发源于安徽省界首市任寨乡苗湖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苗湖地势低洼,连年灾荒不断。清代道光年间偶遇难得的丰收,坠子翁艺人苗本林于夏季在自家门旁编唱小曲加以赞美,在他的影响下,邻村曲艺艺人聚集苗湖,你拉我唱,喜庆丰收。苗湖村由此形成农历六月初六兴办书会的习俗,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1932年,坠子翁第五代传人苗元普为纪念书会第一代发起人苗本林165周年诞辰,将闰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正式定为苗湖书会...
查看更多
水乡社戏
2018.12.14
水乡社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市 水乡社戏是浙江农村和城镇一种以戏剧表演为核心的民俗活动,它具有祭神和娱人相结合的特点,普遍流行于绍兴地区。绍兴的社戏大致分为年规戏、庙会戏、平安戏、偿愿戏等几种类型,其中以庙会戏为主。社戏的演出程式比较固定,基本按照“闹场—彩头戏—突头戏—大戏—收场”的次序进行。彩头戏、突头戏一般在白天演出,大戏即正戏则从傍晚开始。大戏通常以历史戏和家庭戏为主,中间穿插的小戏也比较固定。 社戏的舞台可分成庙台、祠堂台...
查看更多
塔吉克族婚俗
2018.12.14
塔吉克族婚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吉克族婚俗是塔吉克民族的一项重要礼俗,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各乡镇。它由择亲、提亲、定亲、击鼓祝福、迎亲、结婚仪式、婚后三日揭面纱等程序组成,每一个程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击鼓祝福的仪式体现了塔吉克族民众在生活中相互体谅的处世特点。仪式在即将举行婚礼的人家举行,主家要举行婚礼,须征得亲友中有丧事人家的同意,若亲友同意,则击手鼓表示,举行击鼓仪式时还要杀...
查看更多
1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