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蒙古族养驼习俗
2018.12.14
蒙古族养驼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素有“驼乡”之称,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双峰驼的生存和大规模牧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长期的牧业生产实践中,骆驼逐渐成为阿拉善和硕特、土尔扈特蒙古族牧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在此前提下,阿拉善的驼具制作工艺不断趋于精细,制品种类日益繁多,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制作技巧。 祭骆驼是流传于阿拉善的一种民俗活动,由祭公驼、祭母驼、祭驼群等内容组成,仪式十分完整。 阿拉善蒙古...
查看更多
鄂温克驯鹿习俗
2018.12.14
鄂温克驯鹿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 目前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民族乡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狩猎民族,历史上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他们常年居住在大山的密林深处,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鄂温克人拥有中国唯一的驯鹿种群,是驯鹿唯一的饲养者,史称“使鹿部”。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敖鲁古雅鄂温克狩猎民族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驯鹿文化,其中包括鹿的驯养繁育技艺、鹿的脱膏和鹿奶的制作使用、制酒技艺及鹿鞍具的制作技艺、鹿产品加工、民族手工...
查看更多
祭祖习俗(徐村司马迁祭祀)
2018.12.14
祭祖习俗(徐村司马迁祭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徐村司马迁祭祀是陕西省韩城市徐村特有的祭祖活动,当地司马后裔不姓司马,而姓冯、同。每年清明,两姓族人会共进一个祠堂,共奉一个祖先,祭祀气氛喜庆热闹如过年。清明祭祀时会唱“跑台子戏”。 司马后裔这种祭祀活动与司马迁的命运紧密相关。民间传说,因《报任安书》被汉武帝知晓,司马迁怕累及《史记》安危而悄然归隐,在李陵管家帮助下藏于华山。多年后下山得知外孙杨恽已将《史记》公之于世,他欣慰而逝。王莽时其重孙被封史通子,东汉时其后辈怕受牵连隐居嵩阳。东汉末年司马徽将大儿子...
查看更多
祭祖习俗(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
2018.12.14
祭祖习俗(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是一项的传统祭祀活动,以敬祖尽孝、生殖繁衍为内容,以送灵归祖为任务,旨在实现人丁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它主要流布于彝语北部方言区,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觉、布拖等彝族居住区,以及周边的峨边、马边等地,其中美姑县传承较为完整。 彝族的祖先崇拜历史久远,远在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供奉祖灵的事迹,《勒俄特依》中“家中供奉祖灵牌”的记载便是佐证。其祖先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外婚制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甚至更早,明清之际盛行。尼木措毕祭祀以宗族或家庭为...
查看更多
祭祖习俗(徽州祠祭)
2018.12.14
祭祖习俗(徽州祠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徽州祠祭是流传于徽州地区各宗族祭祀祖先的传统礼仪活动,主要分为族祭和房祭两种类型。族祭通常由族长主持,族长一般由族中年长、辈分高、儿孙繁衍且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房祭则由各房头的房长主祭。在徽州,宗族祠堂的祭祖活动时间多样,包括春祭、中元祭、秋祭、冬祭,以及先祖诞辰和忌日等祭祀。其中,春秋二祭和冬祭较为普遍且隆重。徽州祠祭严格遵循朱熹《家礼》的规定,要求参祭人员着装整齐、仪态庄重,严格遵守祠规。祠祭活动具有严谨的程式,礼生读祭文是其中重要环节,且祭文的写作有固...
查看更多
祭祖习俗(诸葛后裔祭祖)
2018.12.14
祭祖习俗(诸葛后裔祭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诸葛后裔祭祖是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诸葛亮后裔每年定期举行的祭拜祖先的民俗活动。诸葛村是全国诸葛亮后裔较大的居住地,村域面积达2平方公里。整个村庄的选址和设计布局都严格按照祖制九宫八卦展开,村内保存着200多座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996年,诸葛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村里居住着4000多名诸葛亮后裔。他们的祖上在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从蜀地宦游来到浙江,至今已修谱16次。村子始建于元代中期,到明代形成一定规模。据《高隆诸葛氏宗谱》记载,明朝嘉...
查看更多
祭祖习俗(灯杆彩凤习俗)
2018.12.14
祭祖习俗(灯杆彩凤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揭东县 竖灯杆升彩凤是广东省揭东县港畔村及其周围江姓族人纪念其先祖、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的传统民俗活动。 宋末右丞相江万里被俘不降,投江殉国,其孙江汝祖携家人定居揭阳龙砂。江氏传至十一世祖时,族人在江边发现凤栖竹林,念及先祖江万里平生喜凤,江氏后裔就用“竖灯杆升彩凤”的形式来纪念先祖江万里,表示不忘先祖,世代相传。 竖灯杆升彩凤,即是用一根十多米长的毛竹,尾部留着竹叶,竹尾挂灯笼,灯笼上方挂着一只五色...
查看更多
祭祖习俗(下沙祭祖)
2018.12.14
祭祖习俗(下沙祭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下沙祭祖是存续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下沙村的黄氏传统祭祖礼仪活动。下沙村与香港隔河相望,村民均为黄姓,现在旅居海外的下沙籍黄氏后裔约有3000人。南宋时期,客家人下沙黄氏一世祖黄默堂辗开基立村,其墓在今深圳市莲花山西北坡,建于南宋淳祐八年(1248)。今存九世祖“黄思铬公世祠”始建于明代。传世《黄氏家谱》中载有家训,第三条为“重祭”,曰:“水有源,木有本,人有心,应立祠堂,置祀产,春秋时节令我族人咸集祠堂...
查看更多
祭祖习俗(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2018.12.14
祭祖习俗(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宁化县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是在福建省宁化县客家人中存续的传统祭祖礼仪活动。 我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北人南迁,形成华夏民族一个独特的客家民系。客家人南迁均以宁化作为集聚地,因此被海内外称为“客家祖地”,视为“客家摇篮”、“客家朝圣中心”,民谚云“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 石壁客家祭祖始于明洪武年间。石壁客家各宗族聚居地建造的宗祠、家庙至今还保留二百余座,遍及全县16个乡镇,是祭祖的中心场所。 客家...
查看更多
祭祖习俗(太公祭)
2018.12.14
祭祖习俗(太公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文成县 太公祭是存续在浙江文成县南田镇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 “太公”是后世对明代著名历史人物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的尊称。文成县是刘伯温故里,文成县以刘基谥号得名。文成县南田诚意伯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贤公祭日在刘基诞辰的农历六月十五日。刘氏宗族固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六月十五日举行春秋二祭,世代传承至今。 春秋家祭由刘氏宗族开会研究,选出父母双全,子女成双...
查看更多
1
1182
1183
1184
1185
1186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