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福州伬艺
2018.12.14
福州伬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伬艺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唱曲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市及闽侯、长乐、连江、福清等县,并传播到台湾省及港澳地区,在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福州籍华侨聚居区也有演唱。它原名唱。自1943年从业艺人成立“福州市艺乐唱联谊会”始,定名为福州艺。   相传福州伬艺是由民间卖唱艺人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参照民间社火活动创造发展而来,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出现了不少以表演艺为主的民间班社,称为“社”,著名的有达云...
查看更多
陕北说书
2018.12.14
陕北说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延安市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著名艺人韩起祥等的改造下...
查看更多
温州鼓词
2018.12.14
温州鼓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平阳县      温州鼓词是用温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浙江和华东地区的主要曲种之一,其最主要的乐器牛筋琴独一无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据《平阳县志》和《温州曲艺音乐集成》记载,温州鼓词始于明代,由横阳(今平阳)的里巷歌谣与词曲合并而成,后承受戏曲鼓乐衣钵及吸收民间曲调而发展起来。清同治十一年(1872)《温州竹枝词》刊本收方鼎锐所作:“乡评难免口雌黄,演出《荆钗》枉断肠。此日豆棚人共坐,盲词...
查看更多
温州鼓词
2018.12.14
温州鼓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瑞安市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   温州鼓词的表演形式说唱相间,唱腔音乐为板腔体,基本曲调为“吟调”,节奏整齐,朗朗上口,板式变化丰富。其演出以一人“单档”为主(也有夫妻、兄妹、师徒等双档形式),演员自弹牛筋琴伴奏说唱。20世纪70年代后,曾出现过...
查看更多
河洛大鼓
2018.12.14
河洛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洛阳市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琴音”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流入民间后,改称“琴书”,其琴也改为扬琴。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唱书目也多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中、短篇故事。19世纪初,河洛大鼓由洛阳琴书和“单大鼓”结合,并吸收了河南坠子的一些曲调而形成。其早...
查看更多
胶东大鼓
2018.12.14
胶东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青岛市      胶东大鼓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地区,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早期多以艺人所在地命名,因而有“蓬莱大鼓”、“栖霞大鼓”、“荣成大鼓”等多种名称。由于艺人都是盲人,故又有“盲人调”之称。   胶东大鼓分北、东、南三路,而以北路影响最大。北路流行于蓬莱、费县、牟平、福山、烟台等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是梁派,其演唱高亢挺拔,迂回婉转,善于运用唱腔的变化来表现各种人物;东路流行于文登、荣成、威海、乳山等地,主要...
查看更多
胶东大鼓
2018.12.14
胶东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烟台市      胶东大鼓初为盲人所创,早年的演唱者都是说书兼算卦。到了清嘉庆之后,才结合【靠山调】慢慢发展成早期大鼓的曲调。20世纪20年代,流行胶东半岛各地的盲人,吸收东路大鼓、莱阳弹词、茂腔等唱腔曲调,得到新的发展。   胶东大鼓是流行于胶东半岛上的一种鼓曲形式,大致可分为三路。按乾隆初年荣成、刘学义出现时推算,该曲种产生已有250年左右的历史。   胶东大鼓的伴奏乐器有鼓、板和三弦。   民国二十六年(19...
查看更多
京东大鼓
2018.12.14
京东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      京东大鼓是一种用京东方言演唱的鼓曲,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流行地先后有过“平谷调大鼓”、“乐亭调大鼓”、“四平调大鼓”、“铁片大鼓”、“铁板大鼓”等名称。清代乾隆中叶始兴于京东三河、宝坻、香河一带的农村,后在京、津、冀地区普遍流传。表演时由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其唱腔采用板腔体结构,常用板包括头板、二板、快板、锁板等。   京东大鼓传统书目约有百余部,其中包括《施公案》、《杨家将...
查看更多
京东大鼓
2018.12.14
京东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宝坻区      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表演形式为一人击鼓站唱,另有人分持三弦、扬琴等乐器伴奏。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乐亭调大鼓、四平调大鼓、乐亭大鼓(与形成并流行于河北乐亭县的乐亭大鼓名同实异)、铁片大鼓、铁板大鼓、承德地方大鼓等。京东大鼓源于京东河北的三河、香河与天津的宝坻地区,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
查看更多
潞安大鼓
2018.12.14
潞安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董祥五等联络潞安府八县的百余名艺人成立“盲子队”,即鼓书艺人的演出活动班社,后来发展成为行会组织“三皇会”。据此,一般认为至迟在清代中叶潞安大鼓就已经形成了。早期艺人主要为盲人,后来有了明目人,20世纪50年代...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