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179)
机构
(24)
政策
(428)
资讯
(11594)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71)
百科
(148)
其他
(129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岳家拳
2018.12.14
岳家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武穴市 岳家拳为宋朝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将所学拳术结合作战要求传授全军,岳家拳自此初具雏形。相传岳飞第四子岳震和第五子岳霆避难湖北时,将此拳术传授给民间,在鄂东一带流传。因金元时期禁止学练而沉寂,至明末清初重新发展到鼎盛时期。 岳家拳有着独特的技击功能,其套路具有动作古朴、简单易学的鲜明特点,身法运动以前进后退为原则,而以吞、吐、浮、沉为主,手法则以云雾抛托为主法,理法以残、疾、援、夺、牵、捺、逼、吸八字诀...
查看更多
苌家拳
2018.12.14
苌家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荥阳市 苌家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与少林、太极并列传统武术实践形式。 苌家拳创始人苌乃周(1724—1783)为清代河南汜水县(今为荥阳辖)苌家村人,出身书香世家,著有《易经讲义》八卷,收入《四库全书》。传说苌乃周“成童嗜武”,师从虎牢张八,从禹让学禹氏枪法,后受洛阳闫圣道指点,复得四川梁道传授,洞彻阴阳起伏之理,集易理、医理、拳理之大成,融内气、外形、技法于一炉,创苌家拳派,至今已近三百年...
查看更多
螳螂拳
2018.12.14
螳螂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螳螂拳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鸳鸯螳螂拳是其中的一个派别,在山东半岛一带多有流传,在山东省青岛市流传较盛。 鸳鸯螳螂拳以阴阳结合、内外双修为哲学底蕴,以左右对称拳法为标志,如同鸳鸯成双入对、形影相随一般,故冠以“鸳鸯”之名。合于“螳螂”者,不在象形,而重在取其迅猛手法精妙多变之意。鸳鸯螳螂拳通过特有的身法展现出艺术美感,以鸳鸯内家功为根基,修身养性,包括基本功、拳法、内功、辅助功法等内容。一是套路(32套),包括坐岗、白猿出洞、白猿偷桃、白猿献果、单...
查看更多
螳螂拳
2018.12.14
螳螂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栖霞市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传统拳术,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 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由明末清初王郎所创。 螳螂拳在它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主要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极螳螂、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栖霞比较流行。 螳螂拳的特点以快速勇猛、斩钉截...
查看更多
螳螂拳
2018.12.14
螳螂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传统拳术,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 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由明末清初王郎所创。 螳螂拳在它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主要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极螳螂、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栖霞比较流行。 螳螂拳的特点以快速勇猛...
查看更多
螳螂拳
2018.12.14
螳螂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莱阳市 据说螳螂拳为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所创,在今山东省沿海之胶东半岛多有流传,莱阳市流传最盛。 相传王朗体察螳螂捕蝉的动作,取其神态,赋以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其传人有李秉霄、梁梦香、宋子德等。螳螂拳从莱阳传出后,逐渐形成胶东的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四种主要流派。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重意”不“重形...
查看更多
查拳
2018.12.14
查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冠县 查拳起源于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唐朝向西域大食国借兵平乱,大食国军中的青年将领滑宗歧在战场上受伤,受到山东冠县张尹庄村穆斯林群众的精心照料。康复后,滑宗歧感到无以回报,便将自己擅长的拳术“架子拳”传授给村民。因跟随学艺者众多,滑又将自己的师兄查元义从哈密请来传授拳术“身法势”。查、滑二人去世后,当地人为纪念他们,便将“架子拳”称为“滑拳”,“身法势”称为“查拳”。因为自古“查、滑是一家”,后世便将两者统称为...
查看更多
五祖拳
2018.12.14
五祖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武术渊源可追溯至东晋,当地的各种武技以五祖拳最具代表性。五祖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地域最广泛的拳种,据现存古谱记载,它包括五种拳法:一达摩,二太祖,三罗汉,四行者,五白鹤。五祖拳有套路两百余套,空拳、长短兵器自成系统,其小套十分洗练,仅十数步,大套则繁复至百五六十技手。 五祖拳精密而重实际,外形简单易学,讲究简单实用,直截了当,少见花招,各拳自有风格和独到之处,由于拳风近似,可以通学兼...
查看更多
心意六合拳
2018.12.14
心意六合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周口市 心意六合拳流布于河南省漯河、周口市等地,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意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由此,数百年来此拳在漯河、周口一带世代相传。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其内容主要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
查看更多
心意六合拳
2018.12.14
心意六合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漯河市 心意六合拳流布于河南省漯河、周口市等地,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意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由此,数百年来此拳在漯河、周口一带世代相传。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其内容主要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
查看更多
1
1355
1356
1357
1358
1359
311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