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木偶戏(揭阳铁枝木偶戏)
2018.12.14
木偶戏(揭阳铁枝木偶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揭阳市 铁枝木偶(纸影戏)传入粤东有七百年左右的历史,是潮汕地区戏剧艺术的奇葩。晚清以前,纸影戏叫“竹窗纸影”,以牛皮雕成各种人物形状,彩色装饰,表演时台内置一油灯,台面装一竹框,以透明白纸糊之,以为投影之所,故名“竹窗纸影”。至清末,改影现为形现,即牛皮雕形而为木偶造型,背部及两手穿铁线三条作为操纵,台前改挂绣幕,成木偶戏,普遍仍称纸影戏、皮猴戏或圆身戏。木偶戏从属于地方剧种,当地皆为潮音班。晚清至民国时期,揭阳铁...
查看更多
木偶戏(广东木偶戏)
2018.12.14
木偶戏(广东木偶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广东木偶艺术在元朝时由浙、闽传入。清末民初,木偶戏活跃于广州街头,主要在城隍庙、荔湾西关黄沙一带和乡村神诞庙会演出。广州成为广东木偶戏艺术的弘扬之地。 著名雕刻家叶文芳吸取中国绘画和神像雕塑艺术的精髓,其制作的木偶眼睛为双眼皮,可上下开合、左右转动,顾盼传神,成为最具岭南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广东木偶戏表演艺术与岭南地区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地方戏曲紧密联系,成为岭南文化独特的一部分,享誉世...
查看更多
木偶戏(廿八都木偶戏)
2018.12.14
木偶戏(廿八都木偶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江山市 廿八都是浙西名镇,素有“八闽咽喉”、“枫溪锁钥”之称。该地木偶戏系提线木偶,于明代自江西传入,以师徒相授形式传承18代。解放前,廿八都木偶戏班活跃在浙、闽、赣三省边境的仙霞山区,人称“戏祖”。廿八都木偶戏历史悠久,保存有部分明、清木偶头像道具、传统木偶的手抄剧本和弋阳高腔遗韵,对研究古代戏剧形式、表演艺术、唱腔、戏俗及戏剧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流行剧目有《清官册》、《九龙谷口》、《破洪》等。 目...
查看更多
木偶戏(泰顺提线木偶戏)
2018.12.14
木偶戏(泰顺提线木偶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泰顺县 泰顺木偶戏始于南宋,保存至今的除提线木偶戏外,尚有药发木偶、布袋木偶戏。提线木偶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浙北及泉州两大木偶派系的艺术因素,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诸方面均独具一格。泰顺木偶戏的木偶头用樟木或纹质细腻的杂木雕刻而成,其雕工精细而简练,开相文静而秀美;脸谱描绘简洁朴素,粉彩工艺细致多姿。新剧目有《欢天喜地》、《真假牛魔王》等。 目前,泰顺县正常演出的提线木偶班有72个,其中不少为木...
查看更多
木偶戏(杖头木偶戏)
2018.12.14
木偶戏(杖头木偶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演艺集团 江苏省演艺集团木偶剧团,移植、改编、创作了一批以木偶绝活为龙头的精品力作,形成了“形神兼备、潇洒俊逸”的艺术风格。在秉承传统举功、捻功、走功、头功的基础上,还创新发展了木偶作画的绝技,在长期的国内外演出中,得到中外各界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为传承、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受时尚文化冲击和娱乐多元化的影响,青年观众对传统文化日趋淡薄,木偶戏市场萧条,资金严重短缺,陷入后继乏人、举步...
查看更多
木偶戏(海派木偶戏)
2018.12.14
木偶戏(海派木偶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木偶剧团 20世纪初,提线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进入上海娱乐场所。20世纪50年代,来自江浙地区的3个杖头木偶剧团和5个提线木偶剧团繁荣了上海的木偶戏舞台。江苏泰兴的红星木偶京剧团,以精良的艺术立足上海。1960年在红星木偶京剧团的基础上组建上海木偶皮影剧团,1962年更名为上海木偶剧团。 上海木偶剧团博采中外舞台艺术之长,继承和发展中国各类传统木偶的特点及海派木偶艺术。它不局限于表现传统戏曲,更多地吸取其他戏剧表...
查看更多
木偶戏(文昌公仔戏)
2018.12.14
木偶戏(文昌公仔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文昌市 文昌公仔戏又称“木偶戏”,是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一个戏曲艺术品种。 元代时海南已出现俗称为“公仔戏”的手托木头班,用于表演的公仔(偶像)头部约40厘米,以木头雕刻,上半身以藤竹编织肩膀,两手用木刻成,下半身用袍裙遮掩,而以靴、鞋代脚。为便于操纵,偶身插以木棍或藤条。演出舞台阔一丈左右,以布幔围遮,表演者在幕后唱戏,同时操纵偶像在幕前表演。偶像包括生、旦、净、末、丑及佛祖、女娲、海龙王、圣母、雷公、雷婆...
查看更多
木偶戏(三江公仔戏)
2018.12.14
木偶戏(三江公仔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海口市 海南省海口市三江镇的公仔戏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公仔戏元代就已出现于海南,在三江镇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三江公仔戏的表演场地十分简单,用木板或桌子搭成一丈左右的舞台,以布幔围遮,前挂幕布,表演者一边在幕后演唱,一边操纵偶像表演。公仔(偶像)包括生、旦、净、末、丑及各种动物的形象,头部用木雕成,栩栩如生。三江公仔戏的唱腔吸收兄弟剧种和海南当地的民歌曲调,以板腔为主,兼有少量曲牌,演唱时以八音乐器伴...
查看更多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
2018.12.14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梅州市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提线木偶戏源远流长,明代初年由福建传入,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五华提线木偶戏的演出已经十分兴盛。20世纪初,五华全县共有二十多个木偶戏班,技艺高超,演出十分活跃。1930年后,五华县的提线木偶班远涉重洋,前往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的客家籍华裔居住地区演出。1951年五华县木偶剧团成立,以其为龙头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以南片、中片、北片为中心的木偶戏分布网络,五华提线...
查看更多
木偶戏(湖南杖头木偶戏)
2018.12.14
木偶戏(湖南杖头木偶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 湖南杖头木偶戏在一些地区又称“木脑壳戏”、“棒棒戏”、“矮台戏”、“低台戏”、“观音戏”,演出木偶戏的班社则称为“矮台班”或“低台班”。湖南杖头木偶戏的分布状况与地方戏曲相同,有地方大剧种之处基本就会有木偶戏。湖南杖头木偶戏又分衡心杖头木偶、常德杖头木偶戏、长沙杖头木偶戏,衡山杖头木偶戏流行于衡山、衡阳等县,溆浦杖头木偶戏流行于溆浦、辰溪等县,常德杖头木偶戏流行于常德、桃源、华容等县,长沙杖头木偶戏...
查看更多
1
1359
1360
1361
1362
1363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