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孔雀东南飞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孔雀东南飞传说讲的是东汉建安时期焦仲卿和刘兰芝在封建礼教迫害下双双殉情的故事,已流传1700多年,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县、市,乃至全国各地。 相传该故事发生在皖水中游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一带,皖水顺流而下直通长江口岸,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焦、刘殉情的故事由外来商贾传向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先在社会上口头传讲,后有民间手抄本流传。目前流传于世的孔雀东南飞传说可分为三类:清末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夏竹筠、李硕成版本(文学类);近现代李杏林...
查看更多
刘阮传说
2018.12.14
刘阮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刘阮传说是以刘晨、阮肇采药遇仙,与仙女结为姻缘为主要内容的神话爱情故事,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天台县桃源周边的上宝相、下宝相、水磨坑、白岩等村,以及嵊州市、新昌县、宁海县等周边县市,并辐射到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影响远及日本、韩国以及诸多国家的华人居住区。 刘阮传说围绕刘阮入山采药遇仙这一主线展开,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刘阮采药遇仙,与仙女双双结下姻缘的传说;刘阮修炼得道、悬壶济世、为民造福的传说;天台山桃源、双女峰等发生地的传说;与刘阮遇仙相...
查看更多
东海孝妇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海孝妇传说是围绕东海孝妇周青产生的种种传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核心流布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此外,还辐射到苏北、鲁南等广大地区。到了元朝,戏剧家关汉卿以东海孝妇为原型创作了《窦娥冤》,唱响大江南北,东海孝妇传说亦随之影响全国。 传说东海有位孝妇名周青,早寡无子,养姑甚谨,孝闻乡里。后婆婆为不拖累孝妇而上吊自杀,小姑却诬告孝妇害死婆婆。太守冤斩了孝妇,致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孝妇墓前祭祀,为其平冤,遂天降大雨,当年获得了好收成。东海孝妇传说在西汉...
查看更多
鬼谷子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鬼谷子传说,是关于鬼谷子童年和成名后的系列传说,主要流传于鬼谷子故里河北省临漳县谷子村、诞生地盐食村和周边的几个村落以及磁县东部一带。鬼谷子天资聪慧,博学多才,留下了旷世奇书《鬼谷子》,还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尉缭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鬼谷子传说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鬼谷子出世、鬼谷子打柴、鬼谷子识天书、巧教孙膑等内容。鬼谷子出世讲述鬼谷子母亲王秀芝没出阁时,因吃了花园内水缸边的谷粒而怀孕,被父亲赶出家门,在盐食村南草庵子生下鬼谷子。据传鬼谷子是天宫玄...
查看更多
卢沟桥传说
2018.12.14
卢沟桥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卢沟桥传说,是八百多年来在民间口耳相传,围绕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西门外的卢沟桥产生的种种传说,主要流传于卢沟桥所在相关地域,即今天北京市丰台区和永定河流域,随着历史发展,传播地域日渐广泛,更是辐射至全国,甚至远播韩国、日本及新加坡等国家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卢沟桥传说的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关于卢沟桥来历和兴修过程的,关于卢沟桥典型构件系列的,关于“卢沟晓月”等卢沟桥附属景观的,关于“卢沟桥事变”二十九军血战日本侵略军的,还有与卢沟桥相关联的传说等五大...
查看更多
谚语(陕北民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陕北民谚是陕北人民用简单易记的口语将生产和生活经验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绥德县,并辐射陕北23个县(区)。陕北位于黄土高原腹部,米脂县、绥德县又位于陕北腹部。米脂县、绥德县的民谚数量多,内容丰富,传播广,在陕北地区具有代表性。 陕北民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遍及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分为普通生活(如“三十里饸饹四十里糕,二十里杂面饿折腰”)、农业生产(如“干锄糜子湿点豆”)、气象时令(如“清明种瓜,人...
查看更多
谚语(沪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闵行区      沪谚是我国几大著名的方言谚语之一。其中心流行区是上海的陈行,故也有人称其为“陈行谚语”。近代以来,第一部地方性谚语集《越谚》于1918年问世后,《沪谚》于1921年在上海出版,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间谚语集,备受学界关注。内容涉及时政、修养、事理、社交、生活、乡土、生产、自然等大类,充满着历代当地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其编纂者胡祖德是上海浦东的陈行人,书中的两千多条谚语主要收集于陈行地区。陈行地区是上海...
查看更多
酉阳古歌
2018.12.14
酉阳古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古歌是巫傩师在祭祖崇拜,祈求丰产和驱邪还愿活动中吟诵的诗文,流传于地处湘、鄂、渝、黔交界处的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南方古文化在武陵山区延续和衍变的产物。古歌风格诡谲,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巫歌,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汇。   酉阳古歌的内容分为神异类和生活类,其代表作有:风俗诗《藏身兴躲影》、《鸣锣会兵》;赞美诗《东岳齐天是齐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诀术诗...
查看更多
恰克恰克
2018.12.14
恰克恰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      维吾尔族“恰克恰克”,翻译成汉语为“笑话”,源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是维吾尔族民间口头的一种讽刺文学形式,多在麦西莱甫、喜庆婚礼、朋友聚会、相互聊天、节庆假日等场合说趣。说趣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情况是说趣者根据当时场合即席发挥。表演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拉提帕”,汉语意为“幽默故事”,即说趣者一个人为观众讲述短小精悍的幽默故事;另一种是说趣者之间的唇枪舌战,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达到...
查看更多
羌戈大战
2018.12.14
羌戈大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汶川县      羌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戈大战》是羌族的英雄史诗。史诗记述了一支羌族先民从西北高原南迁的历史进程中,与原住在岷江上游一带的“嘎”人(戈基人)之间的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从而定居于此的历史。史诗反映了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羌戈大战》长达六百余行,由“序歌”、“羊皮鼓的来源”、“大雪山的来源”、“羌戈相遇”、“寻找神牛”、“羌戈大战”、“重建家园”7个部分组成。   史诗在叙述历史事件和描写战争场面...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