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阿细先基
2018.12.14
阿细先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弥勒县      《阿细先基》,又名《阿细人的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创世史诗,口头流传于云南省弥勒县西山地区的阿细人聚居地。由于长诗是由艺人用阿细语创作并演唱,散落于民间,所以长期不被外界所知闻。20世纪40年代,经诗人光未然、语言学家袁家骅先后搜集整理出版,才得以广为外界所知。   诗篇全文约计2000行,由“引子”、“最古的时候”、“男女说合成一家”、“尾声”四部分组成。内容包括阿细人的神话传说(天地万物的起源、自然...
查看更多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哈尼族碧约人口传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滇南的哈尼族聚居地区,主要在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及红河州、玉溪市的哈尼族碧约人支系聚居的村寨中。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长诗中的两位青年,男为英雄智慧的化身,女为美丽纯真的代表。全诗分为“开头的歌”、“扎斯扎依”、“洛奇洛耶”、“赶街相会”、“秧田对歌”、“串门求亲”、“成家立...
查看更多
目瑙斋瓦
2018.12.14
目瑙斋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目瑙斋瓦》是景颇族的创世史诗。据有关专家研究,《目瑙斋瓦》最早滥觞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是景颇族先民祭祀天神、太阳神的祭词,长8900行,分为六章。第一章讲述了天地万物的形成及人类的诞生。第二章讲述了景颇族的创世英雄宁贯杜率领天下豪杰改造天地,使土壤肥沃、庄稼生长的奋斗过程。第三章讲述大地洪水泛滥。第四章讲述宁贯杜寻找财富,娶龙女扎圣为妻。第五章讲述景颇族跳“目瑙纵歌”舞的来历。第六章讲述大...
查看更多
亚鲁王
2018.12.14
亚鲁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亚鲁王》是苗族的一部英雄史诗,长约两万六千余行,涉及古代人物一万余人,四百余个古苗语地名,二十余个古战场的细腻描述,至今口头传承于麻山苗族地区的三千多名歌师中。这部史诗,常在麻山一带苗族丧葬仪式中运用,它是对亡灵返回亚鲁王国时代历史的神圣唱诵。史诗的吟唱,用的是西部苗族语言,表现形式灵活多变。有时用叙事形式朗读吟唱,有时用道白形式问答,大量出现反复重叠和比兴的表现手法,诗以散文诗为主,歌唱的曲...
查看更多
密洛陀
2018.12.14
密洛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      《密洛陀》是瑶族(布努瑶)的一部创世史诗。密洛陀是人类的母神,她用风和气流创造了宇宙万物—山、川、平地、湖、海、森林及生物。她派儿子们射杀对人们施加淫威的太阳、月亮,斩除肆虐残暴的危害人类的凶猪、妖猴、魔虎。她教给人们如何认识阴险毒辣的坏人和做人的道德,引导布努人从黑暗走向光明。史诗表达了布努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愿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史诗还描写了在异族侵袭下举行的民族迁徙,走向荒山、密林的悲...
查看更多
陶克陶胡
2018.12.14
陶克陶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陶克陶胡》是产生于19世纪初的一种蒙古族说唱体民间文学,是民间艺人根据真人真事创编,以蒙古族长篇叙事琴书,即乌力格尔说唱为主,以民歌和多种传说、故事为内容的文学版本,至今仍在蒙古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   郭尔罗斯有着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自古以来,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和渗透,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郭尔罗斯文化。浩如烟海的蒙古族民间文学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荣誉,流传在郭尔...
查看更多
黑暗传
2018.12.14
黑暗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黑暗传》是一部神话历史叙事长诗,主要流传于湖北省的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以及四川巫山等地。以口头与书面传抄两种形式在民间世代相传。作为“孝歌”、“丧鼓歌”、“薅草锣鼓”,由众多歌师在不同场合演唱,缅怀先祖功德,深受民众喜爱。其内容,以盘古开天辟地结束混沌黑暗,诸多文化英雄在原始洪荒时代艰难创世等一系列神话传说为叙述中心,包括“先天”、“后天”、“泡天”、“治世”四大内容。时空背景广阔,叙事结构宏大,内容...
查看更多
黑暗传
2018.12.14
黑暗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保康县      保康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荆山山脉腹地。1984年,神农架发现长诗《黑暗传》见诸报端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保康与神农架山水相连,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黑暗传》在保康境内广泛流传。   保康是民歌之乡,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歌主要分阳歌、阴歌两大类别。阳歌是白天所唱的薅草锣鼓、山歌、情歌、喜歌、闹歌、上梁歌等。阴歌特指丧歌(夜锣鼓歌、孝歌)。歌唱《黑暗传》早已盛行于民间,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黑暗传...
查看更多
祝赞词
2018.12.14
祝赞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祝赞词是我国北方蒙古游牧民族传统的民间文学形式。包括祝词和赞词,统称为“祝赞词”。   新疆蒙古族祝赞词分布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尔泰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区的25个县卫拉特蒙古族牧民中广泛流传。和布克赛尔自治县是祝赞词流传的重要地区之一。   祝赞词最初产生于劳动,是蒙古族猎户、牧民集体的口头创作作品。古老的祝...
查看更多
祝赞词
2018.12.14
祝赞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      新疆蒙古族祝赞词是蒙古族民间文学所特有的“礼俗文学”。从广义上还可包括传统祭祀词、召唤词、祈祷词、祭酒词等等。作为民俗事象,祝赞词一般被运用于重大庆典、日常礼仪往来和生日、诞辰以及具有重要意义的喜庆活动。   在新疆,祝赞词主要流传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及其周边的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丰县等蒙古族聚居的地方。随着历史的发展,祝赞词已成为卫拉特蒙古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