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搜索
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验区备份
查看更多
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武陵山区是由武陵山脉所构成的山水一体的地理区域。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以多种形态的民俗信仰及其仪式活动为内核,以丰富的口头文学和多姿的民间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隽永典雅的艺术风格为精神气质,形成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区域性经济文化类型。
查看更多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验区备份
查看更多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热贡文化是以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隆务河谷为核心地区,由藏、汉、土、回等多个民族在漫长历史时期为适应高寒农牧交错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形成的包含多种文化元素在内的特色区域文化形态。 2008年8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区域范围为青海省黄南州所辖一市三县。2019年12月,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查看更多
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
节气研究
旧本题“元吴澄撰”。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考《礼记·月令》,本无七十二候之说。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 ,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
查看更多
二如亭群芳谱
节气研究
中国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全称《二如亭群芳谱》。编撰者明代王象晋(1561~1653),字荩臣,又字子进,号康宇,自称明农隐士、好生居士,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浙江石布政使。约在1607~1627年间,王象晋在家督率佣仆经营园圃,积累了一些实践知识,并广泛收集古籍中有关资料,用10多年时间编成此书。全书30卷(另有28卷本,内容全同),约40万字,初刻于明天启元年(1621),后有多种刻本流传。
查看更多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
节气研究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算经的十书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据说原书没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证明是三国时东吴人赵爽在《周髀注》一书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的)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周髀算经》的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
查看更多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
节气研究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1]  高诱在序中指出此书的思想内容:“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著,其文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查看更多
二十四番花信风
节气文化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诗词选粹
节气文化
春篇 《立春诗》 唐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偶成》 宋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