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马绪斌
2018.11.15
马绪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4年6月生,陕西省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0岁起随祖父、父亲学习膏药制作技艺,熟练掌握有关药材辨识、炮制、熬炼、摊涂等环节的精髓。在实践中知行合一,摒弃传统膏药的弊端,不断改进制作技艺,提升膏药的熬制效率。2001年开设马明仁膏药传习所,摒弃门户之见,广纳门徒,现有亲传弟子三百余人。2014年,搜集整理先祖留下的手记、心得,编著成《太乙马氏膏丹要记》,详细记述马明仁膏药的制...
查看更多
张元昆
2018.11.15
张元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8年1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代表性传承人。1965年到昆明中药厂从事传统中药制剂工作,从业四十年,擅长水叠(泛丸)制作技艺。1980年师从杨德生、段凤英、张世昆、刘春珍等人学习水叠的制作,其中杨德生为“中华老字号”福林堂的老药工,是水叠行家。拜师九年后,熟练掌握炼蜜、选模、盖面、选丸等工艺。善于钻研,对药材的粘黏性和药材水分的把握准确,筛选认真,抛光技艺精湛。积极开展传承活...
查看更多
殷树荣
2018.11.15
殷树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7年10月生,重庆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专业,进入桐君阁药厂,拜老药师毛辑熙为师,潜心学习制药技艺。掌握各剂型产品从国家标准到企业实际生产的工艺技术,能熟练运用技术手段控制产品内在质量,很好地处理各丸剂产品处方药味及各药有效成分理化性质,能准确把握各丸剂产品的起模规格与数量、泛丸黏合剂与药粉比、小平筛及大平...
查看更多
柯树泉
2018.11.15
柯树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7月生,广东省潮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第十三代传人。从医制药四十余年,传承太安堂麒麟丸核心技艺。专攻中医妇科、外科,对治疗不孕不育症有精深造诣。吸取祖传《万氏医贯》之精髓,研究历代传人的验方、秘方等,对制作技艺所使用的工具、物品等进行收集、保护和研究,编撰系列丛书,拍摄电视剧,传承中医药文化。与多部门共同成立专门机构研究麒麟丸制作技艺,建设麒麟园...
查看更多
廖志钟
2018.11.15
廖志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2月生,广东省博罗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1983年进入罗浮山制药厂当学徒,师从百草油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叶国经,潜心学习,掌握了罗浮山百草油的处方、制作技艺和蕴含的中医药文化内涵。三十余年来,不断钻研,努力提高罗浮山百草油的质量标准,优化制作工艺。通过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证实百草油的药用价值;开展标准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将罗浮...
查看更多
俞柏堂
2018.11.15
俞柏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5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杭州著名的手工制药丸和熬制膏方的老药工,从业五十多年。出身于杭州中药世家,祖父俞绣章曾任胡庆余堂经理,父亲俞舒炎曾在泰山堂制药。自幼随其父学习中药炮制技艺。1979年进入杭州市人民药店。2001年进入方回春堂后,制定完整的膏方制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记录体系,便于膏方的质量把控和审核。在方回春堂每届的膏方节上讲解膏方、宣传膏方。培养...
查看更多
刘柏生
2018.11.15
刘柏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9年6月生,江苏省江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药鉴定专业,师从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仲满才。较好地诠释了致和堂膏滋药的“三十二字秘诀”,即“馨香沁脾、锃亮鉴影、油润如玉、柔韧若脂、摇不起涟、压不染指、入口似饴、呷之透体”。对前人口口相授的技艺进行发掘、整理、改进、提高,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2015年,实现致和堂膏...
查看更多
王燕铭
2018.11.15
王燕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5月生,河北省玉田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3岁开始随父行医,老王麻子膏药第四代传人。1989年父亲病逝后,挑起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掌门的重担。在继承祖上秘方的同时,注重系统的中医学习,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对中医和治疗手段的认知更深入。注重技艺传承,让更多人继承和发扬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
查看更多
穆滨
2018.11.15
穆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7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枇杷露传统制剂)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母亲学习医药知识,十余岁便知晓很多中医药材的药理药性,为日后学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0年创立哈尔滨市康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获得全国年度十大医药精英奖。作为枇杷露祖传方剂代表性传人,在康隆药业任职期间,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团队进行了长久的科研及学术活动,确保了无糖型强力枇杷露的稳定发展。
查看更多
刘文伟
2018.11.15
刘文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10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医药工程师。毕业于中药制药专业,有三十八年的中药行业从业及学习经历,师承孙玉玮。主要负责京万红软膏工艺提升、技艺传承、产品功能拓展研究、京万红软膏系列新产品研发等。曾获天津市总工会“八五”和“十五”立功奖章等荣誉称号。注重传统技艺师带徒的传承,在严格遴选徒弟基础上,坚持做到传承文化、技艺、人品,在保障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延...
查看更多
1
1540
1541
1542
1543
1544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