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贾德义
2018.11.15
贾德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9月生,山西省河曲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幼时跟随父亲学习二人台“三大件”(笛子、四胡、扬琴),后来跟随当地著名老艺人吕二存喜学习演唱二人台。从五寨师范学校(今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毕业后成为音乐教师,后调入文化系统单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熟练掌握二人台的音乐特点、曲式曲调,工作后又转向剧目编创及乐曲设计,创作的《蜜果缘》《二分水地》曾在地区会演中获奖。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采集、整理大量散落在民间的...
查看更多
杜焕荣
2018.11.15
杜焕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7月生,山西省河曲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14岁时加入村里的“小戏班”,16岁被选进河曲县剧团,先后受到吕桂英、任爱英、韩运德等名师指点,系统地学习歌舞和戏剧表演基本功,逐渐成长为剧团主角。17岁出演《红嫂》,一举成名。唱腔圆润、高亢动人,表演细腻大方,将歌舞与戏剧基本功融为一体,自成风格。代表作品有《打樱桃》《姑嫂挑菜》《寡妇上坟》《探病》《拜大年》《走西口》等。1985年调至河曲县文化馆,专门负责民歌...
查看更多
武利平
2018.11.15
武利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于梨园之家,表演幽默、风趣、诙谐,技艺精湛,多次获得各类表演奖。主要代表作有东路二人台剧目《摘花椒》《卖油》《喜上喜》《光棍汉与外来妹》和西路二人台剧目《走西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大胆创新,给传统的二人台艺术注入了时代气息,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1997年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查看更多
任森奎
2018.11.15
任森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7月生,2019年7月去世,山西省武乡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襄武秧歌)代表性传承人。从小爱好戏曲艺术,先在农村业余剧团演出,拜郭小俊、郗扎根为师学演丑角,刻苦钻研。17岁参加县剧团,凭借良好的艺术天赋和勤奋好学,表演艺术水平不断提升,在晋东地区数十个剧团的丑角演员中成为名角。演技独特,风趣幽默,曾在《王贵与李香香》中扮演匪连长,《嫁妻》中扮演老赌棍,《卷席筒》中扮演仓娃,代表作品有《戏中书》《河灯会》《富家营》《盘...
查看更多
白美云
2018.11.15
白美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11月生,山西省太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祁太秧歌)代表性传承人。18岁考入太谷秧歌剧团,攻小生、花旦,师从王效端(艺名香蛮旦)、石翠玲(晋剧著名刀马旦演员刘芝兰弟子),出演过《凤冠梦》《乱点鸳鸯谱》《算账》《唤小姨》《奶娃娃》《割青菜》《回家》等,深受观众喜爱。1990年获山西省戏曲调演一等奖,2004年获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银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看秧歌》节目的录制。代表剧目有...
查看更多
苗根生
2018.11.15
苗根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2年9月生,2012年2月去世,山西省祁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祁太秧歌)代表性传承人。30岁开始学艺,跟随南社村秧歌艺人吕达学习,艺名“松树树”。凭借自己深切的农村生活体验和对“怎么唱更好听”的朴素追求,从吕达处将谷峦村向不外传的民间小戏《锄田》全部继承并有所发展,达到他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短短十几年间,通过勤学苦练、刻苦钻研,让《锄田》红遍山西中部三府七县,以至于“松树树”在世时,无人敢翻唱《锄田》,旧时祁太一带民...
查看更多
张润来
2018.11.15
张润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10月生,山西省繁峙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繁峙秧歌戏)代表性传承人。幼年经常参与民间社火表演,对秧歌戏产生浓厚的兴趣。17岁跟随杨琏、王维邦、郭守成等民间老艺人学习秧歌戏,主攻小生,后来改胡子生、老生,艺名“二蛋蛋”。唱腔刚健浑厚、气势磅礴,在继承传统秧歌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还大胆地将其他剧种的精华曲调运用到繁峙秧歌的音乐和唱腔中,自成流派,深受忻州和雁北地区秧歌戏迷追捧。代表作品有《九件衣》《夜宿花亭》等。1956...
查看更多
张福
2018.11.15
张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2月生,山西省朔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朔州秧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秧歌世家,自幼习艺,基本功扎实,受其祖父张汉、父亲张元业精心传授,对秧歌艺术有较全面的掌握。扮相优美,戏路较宽,表演细腻,做功扎实,且擅长反串表演,在甩发、水袖、髯口、翎翅、手帕功夫的应用上更有独到之处。代表作品有《泥窑》《血手印》《看庄园》等。在长期实践中继承了前辈艺术的精华,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吸收一些小调、山歌来丰富唱腔、塑造人物,还在乐器运用上...
查看更多
肖德金
2018.11.15
肖德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2月生,2013年11月去世,甘肃省敦煌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子戏(敦煌曲子戏)代表性传承人。敦煌曲子戏第一代小生传人。艺名换柱子,从孩童时期就爱上了曲子戏,一生对敦煌曲子戏情有独钟,凡师父传授的曲子戏剧本、唱腔、动作都能够熟记于心。演唱中充分发挥个人天赋,唱腔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收声归韵,声情并茂,不仅能唱声,且能唱情。舞台演出中的扮相英俊,充分体现出所扮角色的特征,在不同的剧情中塑造出个性不同的小生。不仅能演曲子戏的...
查看更多
高桂枝
2018.11.15
高桂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2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3年随曲剧名老艺人刘卫生学艺,主攻花旦、青衣。在刘卫生的辅导下,继承了《柜中缘》等戏。1953年考入洛阳地区文艺训练班(1978年被命名为河南省洛阳戏曲学校,1986年更名为河南省洛阳文化艺术学校)学习。1956年到河南省戏曲学校学习,将洛阳、郑州两地区的曲剧特点融为一体。在现代戏的表演方面善于捕捉人物的性格特点,将生活化的动作糅合...
查看更多
1
1634
1635
1636
1637
1638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