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刘胜杨
2018.11.15
刘胜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1月生,贵州省思南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戏(思南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思南花灯戏刘家第五代传人。出身于傩戏、花灯表演世家,其父从艺长达七十余年。6岁开始随父学艺,13岁即掌握了花灯表演各大曲牌,随家族灯班登台表演古戏、花灯和傩戏,长年不断,代表作《悬碗》《下火池》等节目。年过八旬仍活跃在思南民间戏曲界,收徒授艺,光大民间花灯艺术,每年承办花灯表演均在50场次以上,表演活动遍及周边县市。
查看更多
覃明德
2018.11.15
覃明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47年4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调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从彩调表演艺术家谢济舟、罗亮。表演风格细腻、幽默、风趣,唱腔悠扬婉转,身段及扇花使用极具表现力,擅长扭矮桩、左右磨盘转等彩调技巧。先后出演彩调剧《王二报喜》《狗保闹学》《刘三姐》《半把剪刀》《三子学艺》等几十出剧目。注重技艺传承,致力于将彩调精髓不断传承下去,通过知识宣讲、技巧辅导、理论研究等方式,培养了大批弟子,辅导的彩调民间演出团体遍及广...
查看更多
霍伴柱
2018.11.15
霍伴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1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从著名老艺人刘银威、王建国、崔淑芳、杜荣芳学习二人台,演出的二人台代表作《打金钱》《挂红灯》等,唱腔高亢嘹亮、韵味丰富,表演文武兼备、质朴细腻。注重传承工作,1996年创办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民办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内蒙古西部民间艺术学校,培养出众多学生,其中大都成为各地二人台艺术表演团体的骨干力量。曾任《中国二人台艺术通典》副主编...
查看更多
许月英
2018.11.15
许月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12月生,山西省河曲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民歌、二人台艺术。12岁被选进河曲县二人台剧团,先后受到丁喜才、李法子、吕桂英、樊六等名师指点,系统学习传统唱腔及舞台基本功。继承并发展了“花花腔”“满腔满字”“夹说带唱”等十几种唱法,通过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利用鼻咽腔共鸣,拓宽了音域,美化了声音,并在演唱中使用大量衬字、虚词和富有特色的装饰音,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代表作品有《走西口》《探病...
查看更多
刘浩智
2018.11.15
刘浩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5月生,陕西省商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情戏(商洛道情戏)代表性传承人。1950年进入商洛地区剧团工作,1972年调丹凤县剧团任副团长,1980年调任商县剧团团长。1983年回商洛市剧团工作,直到退休。致力于商洛道情音乐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将原本简单的上下句板式单一的商洛道情音乐发展为板式相对完整、角色行当相对齐全、演唱特点鲜明的商洛道情剧种。先后为商洛道情电影版《一文钱》、移植剧《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梁山伯与祝英台...
查看更多
黄凤兰
2018.11.15
黄凤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7年6月生,山西省神池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情戏(神池道情戏)代表性传承人。12岁考入神池县道情剧团,师从著名艺人王占邦(艺名周仓黑)学艺,攻小旦、青衣,后来受到贾桂林、康翠莲等名家指导。1985年正式拜晋剧表演艺术家田桂兰为师,全面学习旦角技艺。基本功扎实,扮相俊美,在气息、力度运用方面,依照道情戏“字重腔轻”的行腔规范,使字音清晰、唱腔圆润。同时,运用变宫和降低一律的“闰”音,创出“以偏音代替相邻五声正音”的道情“垛十字...
查看更多
杨升祥
2018.11.15
杨升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7月生,山西省襄垣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襄武秧歌)代表性传承人。1958年考入沁县艺校,师从陈祖臻,主攻二胡。次年分配到襄垣县秧歌剧团工作,师承名丑艺人武启法,学唱三花。1960年改行学音乐,师承琴师范茂和,在总结前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将“四句二性板”由单一的小旦腔发展成各个行当兼有的唱腔,并创新了摇板、哭板、导板回龙等多种板式,丰富了襄垣秧歌的表现力。为襄垣秧歌作曲一百八十六部,为襄垣鼓书作曲五十八部,其中十多部...
查看更多
武玉梅
2018.11.15
武玉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8月生,山西省代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繁峙秧歌戏)代表性传承人。14岁考入繁峙县秧歌剧团,先后师从名艺人杨琏(艺名碌碡旦)、张润来,专攻小旦。同时,又向北路梆子著名艺术家王玉山(艺名水上漂)、贾桂林(艺名小电灯)、霍金凤等学习,汇集各家之长,创新了繁峙秧歌戏,形成繁峙秧歌小旦、青衣行当“梅梅腔”演唱程式。扮相俊美,唱做俱佳,音域宽厚,刚柔相济,巧妙地将其他剧种的演唱精华糅合在自己的唱腔中,既不失秧歌风味,又别具风格...
查看更多
吴燕城
2018.11.15
吴燕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9年9月生,广东省韶关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茶戏(粤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参加韶关地区采茶戏培训班,其间学习了采茶戏的基本功,随后正式进入韶关地区实验采茶剧团,师从团内第一花旦何佩珠学习采茶戏。吸收借鉴其他剧种的表演形式,与采茶戏的传统特色相融合,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擅长花旦、青衣表演及采茶舞编导,熟练掌握采茶戏的表演程式特点,除了深刻理解角色的内心情感,还纯熟地运用采茶戏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塑造了《人生路...
查看更多
万安安
2018.11.15
万安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10月生,江西省临川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茶戏(抚州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5年考入抚州市采茶剧团,在老艺人徐奎高、饶寿魁和李德良的指导下学唱本调、抚调和众多的小调、杂调近百首,学习传统折子戏二十余出。主攻花旦,嗓音清亮、音色甜美、发声考究,“茶”味浓郁,富有灵气。1961年获江西省优秀青年演员奖。在其带领下,抚州采茶剧团继承传统、不断突破,排练新剧目,恢复老剧目,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查看更多
1
1756
1757
1758
1759
1760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