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述评
专题报道
  原标题:继承发展利用好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述评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中医药发展这五年】  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从流传几千年的针灸、推拿,到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
查看更多
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
论坛
    五年,如同一个历史取景框,留下了诸多文化景致——  回顾文化热词,“飞花令”一夜成为话题,“舌尖体”几度刷屏网络。  盘点文化现象,昆曲热、京剧热、诗词热相继来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火爆荧屏。  观察教育动向,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成为了全民共识,对中华智慧的学、思、行、悟逐渐走进课堂。  文化潮涌,必有深层的动因;理论建构,才有实践的回响。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度,带领全国人民从延...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保护抓实效,新媒体大有可为
专题报道
  9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正式启动,积极探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主动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在全社会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舆论氛围。连日来,活动在贵州、福建、山西、湖北四省深入推进,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取得了丰硕成果,引起了热烈反响。“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走进贵州省丹寨县宁航蜡染技艺传习所。图为点蜡着色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原本陌...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的网络传播重在“由表及里”
专题报道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组织开展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启动。此次活动以“非遗”为切入点和主题,积极探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形势下,如何主动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舆论氛围。福建农民漆画作品(摄影刘洋)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凝结着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因而需要最大范围的在公众中实现与时俱进的薪火相传。目前,整个社会置身...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走进古乐之乡 探寻非遗活态传承的“随州样本”
专题报道
《不下马将军》《公路孝女》《蔡明风辞店》……9月24日,在湖北随州花鼓艺术剧院,一场花鼓戏汇报演出精彩上演。随州花鼓戏早期也叫地花鼓、花鼓子、花鼓戏,是湖北随州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与“炎帝神农”、“古乐编钟”并称随州文化“三宝”。随州花鼓戏内容以爱情戏为主,表演手段丰富多样,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演唱声腔分为蛮调、奤调、梁山调、彩调四大类;伴奏乐器以大筒为主,配锣鼓、云板、唢呐、笙等。随州花鼓戏(摄影:李政葳)在上个世纪60...
查看更多
王宁:展开舞蹈生态学
论坛
《西北地区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婚俗舞蹈研究》民族民间舞蹈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是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突破口。在艺术研究中,舞蹈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门类,因为它的媒质并非外物,而是由人的思维和心理支配着的肢体动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舞蹈的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实为一体,几乎是零距离的。所以,研究舞蹈必然是实证与推理的结合,典型个案是十分重要的。  《西北地区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婚俗舞蹈研究》(中华书局)的作者马盛德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合适人选。我和盛德先后在青...
查看更多
山西广灵剪纸 演绎“指尖上”的艺术
专题报道
广灵剪纸的工艺比较复杂。一个成品要经过图样设计、刻字、点染、装帧等38道工序,是一种现代机器生产无法取代的纯手工工艺图为广灵剪纸的“点染”工序。(摄影:杨静)  原标题:世界非遗山西广灵剪纸 演绎“指尖上”的艺术  “镂金作胜传荊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灵剪纸在农家艺人的精心剪裁下,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剪纸图画正热销海外。24日,“第十二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网媒记者们齐聚山西大同,探访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广灵剪纸技艺,感受“刻”出来的...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要“与时间赛跑”
论坛
开展非遗传承人展演展示、评选非遗保护优秀科研成果及模范传承人……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一批生产性项目、传承人成果的示范,为非遗更好地“活”在当下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从中可见,因与地域文化、仪式风俗、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加之依托于人而存在、靠口传心授不断...
查看更多
北京恭王府展国家级非遗传统核雕精品
要闻
  9月25日,艺人在展览现场制作核雕。当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芥子纳须弥核雕藏大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核雕技艺精品展(潍坊核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共展出潍坊核雕作品130件。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5日,观众在展览上观看核雕作品《破晓》。当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芥子纳须弥核雕藏大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核雕技艺精品展(潍坊核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共展出潍坊核雕作品130...
查看更多
“走进非遗展示馆”系列之三:南京博物院非遗馆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 非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