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丝之光 绸之韵
专题报道
丝之光 绸之韵——中国的蚕丝织绣    丝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一片桑叶,一个蚕茧,再到一缕丝线,一幅绸缎,走过了数千年的光阴。细密的丝线,经纬纵横,把大自然的宝贵馈赠和祖先的伟大智慧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络绎不绝,代代相传。丝绸以其特有的细腻、光滑的质感和优秀的实用性,为中国的物质文明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向往。可以说,丝绸的性格,正是中国人的性格:温润、细腻、热情、浪漫、勤劳、智慧……通过...
查看更多
《四个中国人》的非遗故事引关注 农村文化存空白
专题报道
 《四个中国人》的非遗故事引关注 农村文化存空白  吴亚顺千根村打扇鼓的妇女们。高喜业    近期,一本名为《四个中国人》的书引发关注。书中四个普通的中国人,既是农民,又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吕崇德在陕西华县演皮影,程宵春在浙江衢州打纸簾,高喜业在陕西榆林唱喜曲,池素英在河北赞皇跳扇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雷建军率领梁君健、焦瑞青等人,与这些传承人共同生活,记录其生存状态,呈现出了普通中国人的质朴与快乐。他们的行动不仅引发人们关注农民...
查看更多
珠算: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题报道
珠算: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珠算是我国的重要文化科学遗产之一。算盘简单的结构中蕴含了精深的数学思想。中国珠算不仅以其独特的传统结构和算法口诀,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计算方式,也记录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古到今,珠算的象征符号常常出现在语言、文学、建筑、绘画、雕刻等领...
查看更多
珠算入“非遗” 传承不必盯课堂
专题报道
珠算入“非遗” 传承不必盯课堂赵国金已经使用珠算近40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正式批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获知这个消息,在聊城城区花园路开设了一家中医医堂的赵国金心头一喜。他今年48岁,不到10岁就学会了珠算。    在电子计算器随处可见,已经成为最普遍计算工具的今天,他依然...
查看更多
从申遗看韩国文化的国际化
专题报道
从申遗看韩国文化的国际化     2013年底,热衷申遗的韩国人再次笑到最后,煞费苦心之后,韩国的泡菜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除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外,韩国已经拥有宗庙祭礼乐、板索里、阿里郎、江陵端午祭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韩国这样历史上依附中国文明,国土及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这样的数字显示了韩国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推崇,以及国际社会对于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2014年,韩国申遗又有大动...
查看更多
贵州“非遗”传承人杨光成:枫香染的守护者
专题报道
贵州“非遗”传承人杨光成:枫香染的守护者 杨光成在绘制枫香染图案。用清水漂洗印染品。对枫香染布艺进行浸染和晾晒。枫香染布艺。   一位61岁的老人,48年来不离不弃,默默地守护和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民间技艺——枫香染。  这位老人叫杨光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作品《牛油枫香染》曾获贵州十大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奖。  去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专访了杨光成,并拍摄了枫香染的精美制品和制作流程。同年,凤凰卫视拍摄的专题片《布依族“天...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人应业根:一把锤子一片锡,敲敲打打过一生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人应业根:一把锤子一片锡,敲敲打打过一生 应业根现场制作仙鹤的尾巴锡雕作品《龙凤吉祥》     耐用、朴实曾是人们对锡器制品的唯一印象,然而浙江永康市芝英镇有个老人,却用一双手、一把锤,伴随着缭绕于耳的叮当声,让锡器成为一种艺术品。他叫应业根,这个一辈子敲敲打打的打锡工匠、这个还肩负传承重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用“专注踏实”四个字告诉世人,锡雕艺术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也是不能被遗弃的。     锡雕     简介:锡雕是汉族传统雕塑艺术,是...
查看更多
女生大学校园传播非遗文化:90后可以坚守传统
专题报道
女生大学校园传播非遗文化:90后可以坚守传统      “我希望在‘非遗青年’们的心里埋下一颗‘非遗’的种子,它一点一点地萌芽长大,不管过了多少年,从事着什么行业,只要一想到年轻时遇到过这么一群人,做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在自己的领域内为保护‘非遗’尽一份力”,说出这句话的女生名叫张金晖,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京砖雕”第六代传承人张彦的女儿,当然,她还有一个身份,她是中国传媒大学“非遗青年”的创始人。“我们要向大家证明,90后也可以坚守...
查看更多
别让一个人带走一个非遗项目
专题报道
别让一个人带走一个非遗项目     2月25日,太原莲花落创始人、表演艺术家曹强突然离世,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太原莲花落的唯一传承人,曹强先生故去后,谁能担起将莲花落继续发扬光大的重任,谁能接过曹强手中的接力棒?让喜爱这门艺术的人在悲挽之余,难免不做一些反思。而实际上,我省很多非物质遗产项目中,像曹强先生是某个项目唯一继承人的情况,并不是孤例。它们如何被保护,如何能发展?    类似情况很多不少项目会就此失传    山西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个共性,那就是年...
查看更多
青春与传统艺术交汇 非遗新传人造另一种风景
专题报道
青春与传统艺术交汇非遗新传人造另一种风景王学思    如今,在许多非遗展演活动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在白发苍苍的大师身边,会看到一两张年轻的面孔。他们是大师的徒弟,虽稚气未脱,也略显拘谨,但是难掩身上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这些古老的行当,让非遗呈现出另一种青春的风景。  在这里,我们将呈现3位“90后”传承人的故事。他们对新鲜、时尚的事物感兴趣,同时也着迷于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他们跟随前辈学习技艺,但对于技艺的传承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