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波帕扬的圣周游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波帕扬(Popayán)的圣周游行是哥伦比亚最古老的传统之一,自殖民时期就已形成。从复活节前的星期二到星期六,晚上八点到十一点,有一系列的游行。圣周游行分别为圣母玛利亚、耶稣、十字架、葬于坟墓和复活而设。游行的路线两公里长,穿过城镇中心。每一个游行都围绕圣骨匣彩车进行,圣骨匣彩车按照复杂的规定建造和装配起来。精心装饰的彩车中是华丽的木质雕像,大部分雕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8世纪晚期,雕像描绘了复活节故事。游行路线两侧是手持蜡烛、穿着特殊服装的礼拜者。游行...
查看更多
拉曼:印度喜马拉雅山脉加瓦尔的宗教节日和仪式戏剧表演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每年4月下旬,是印度北部北安查尔邦的两个友好村庄萨洛-登卡(Saloor-Dungra)的标志性节日――拉曼(Ramman),这一宗教节日是为了纪念守护神布米亚得塔(Bhumiyal Devta),即当地的一位神明,其庙宇是多数庆祝活动的场所。这项活动由非常复杂的仪式构成:罗摩史诗和其他传奇的唱诵,以及歌曲和面具舞蹈表演。节日活动由村民组织,每个世袭阶级和职业组织担任一个独特的角色。例如,年轻人和年长者表演,婆罗门带领祈祷并履行仪式,“Bhandari...
查看更多
莫哈奇的冬末面具狂欢节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匈牙利南部的莫哈奇面具狂欢节是二月末的节日,标志着冬天的结束,持续六天的狂欢节得名于令人恐惧的装扮形象“busós”,即头戴木质面具、身披羊毛大斗篷的人们(传统上由男人装扮)。节日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儿童服装竞赛、面具雕刻和其他工艺的展览,500多个“busós”乘划艇沿多瑙河而来,与马车或机动车一起行进穿过城市,在中心广场的大篝火上燃烧棺木象征着送走冬天,整个城市沉浸在节日盛宴和音乐之中。这项传统源于莫哈奇的克罗地亚少数民族,而今天的“busó”已成为...
查看更多
法国的木构架划线放样工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划线放样工艺的目的在于掌握复杂的木建筑设计的三维空间。这项传统的专门技术与现代的机械化标准相反,强调建筑者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并且赋予结构本身一种创造性的推动力。法国自13世纪以来就使用划线放样这种组合的图解工序,它能够通过设计图精确地表达一座建筑物的体积空间、相互接合,以及木质组件的特色。它的传授是和建筑理论及实践截然不同的特殊科目。在这种工艺过程中,木匠可以在营造之前测定所有的组件,无论它们多么复杂,从而保证木构架建成时所有的组装部件将会完美地安装...
查看更多
玛洛亚
2013.12.10
玛洛亚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玛洛亚(Maloya)是留尼旺岛的一种本土的音乐、舞蹈和歌曲形式。从一开始,玛洛亚就混合了不同种族的起源,它是由甘蔗种植园的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奴隶创造出来的,最终为岛屿上的整个人口所改造。起初的玛洛亚是一名独奏者(或独唱者)与合唱的对话,打击乐器伴奏,今天的玛洛亚包涵了从文本到乐器(非洲手鼓、合成器、鼓等乐器传入),日益增多的各种形式。在舞台上,玛洛亚由专业和半专业的艺术家表演,它融合了摇滚、reggae(源于牙买加的流行音乐)、爵士乐,也赋予了当代艺术...
查看更多
奥布松挂毯制作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奥布松挂毯工艺拥有数百年的历史,这种传统由奥布松的图像编织方法和法国克勒兹地区的其他地方的工序组成。这种工艺主要应用于生产制作大型墙壁装饰挂毯,同时也在地毯和家具制作中使用。奥布松挂毯可以是以任何艺术风格的形象为基础的,基础图像由一名纸质模板设计者提供准备。编织由一名织工手工完成,织机水平放置,织工在挂毯的背面工作,使用的纱线经过了家庭的手工染色。整个工序既耗时又昂贵。奥布松挂毯是世界各地的通行标准,以致“奥布松”已经成为一些语言所共有的名词。奥布松和...
查看更多
七美瑞岛的永登仪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济州岛七美瑞(Chilmeoridang)的永登仪式(Yeongdeunggut)是一种在农历二月祈祷海上平安、丰收与大量捕鱼收获的仪式。仪式在七美瑞的甲里(Gun-rip)村举行,是遍布于韩国济州岛的类似庆典仪式的典型代表。村庄中的巫师表演一系列的仪式,祭拜风之女神(永登祖母)、龙王(Yongwang)以及众山神。永登欢迎礼包括召唤众神的仪式、祈祷丰收、献给祖先的三幕表演;两周之后的永登告别礼包括:供奉饮料和米糕,欢迎龙王的仪式,用小米种子占卜,以及...
查看更多
羌羌水月来舞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羌羌水月来舞(Ganggangsullae)是韩国西南部流行的收获与丰产的季节性仪式,主要是在韩国的感恩节,即农历八月(十五)表演。在一轮明亮的圆月下面,村庄里数十名年轻的、未婚女子手拉手围成圆圈, 在一名领唱的指引下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歌舞的间歇中,妇女玩笑地模仿反映农庄或渔村的生活图景,包括踩踏屋顶的砖瓦、展开席子、抓老鼠或系青鱼。舞蹈的名称来自每节之后的重复叠句,尽管这个词的详细含义并不清楚。过去的规矩不允许农村的年轻妇女大声歌唱或者夜间出行,只...
查看更多
处容舞
2013.12.10
处容舞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舞台上的处容舞是一种宫廷舞蹈,而以前是用来驱疠逐疫、祈求平安的舞蹈,在皇家宴会上表演,或在新年除夕作为驱邪、祈福的仪式表演。处容是韩国传说中的龙王(“Yongwang”)的儿子,他是长着人身的神,并且通过歌唱和舞蹈把他在凡间的妻子从天花鬼手中解救了出来。舞蹈由五名男子表演,他们分别穿着白色、蓝色、黑色、红色和黄色的服装,象征四个方位和一个中心。他们的面具是浅酒红色,代表着人神,长着白牙、戴着锡耳环和铅珠项链,一顶黑帽,上面饰有两朵牡丹花和七朵桃花...
查看更多
黑白狂欢节
2013.12.10
黑白狂欢节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哥伦比亚西南地区帕斯托的黑白狂欢节(the Carnaval de negros y blancos)是源自安第斯原住民和西班牙的传统,每年12月28日至来年1月6日庆祝这一重大节日。庆祝自28日的水的狂欢开始,在家中和街道上洒水是节庆气氛的开端。旧年游行在除夕开始,行进队伍带着象征名人显贵和当前时事的讽刺像,然后在燃烧仪式中达到送旧迎新的顶点。狂欢节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最后两天,其中第一天各族人民用黑色化妆,然后在第二天用白滑石化妆,以体现民族差异和文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