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伊耶勒面具舞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尼日利亚东南部阿南布拉州(Anambra)的许多社区,庆典、葬礼仪式和旱季的其他殊特场合上,人们都表演伊耶勒面具舞,祈祷多产和丰收。面具大约四米高,这样大的面具服装需要100个人花费6个月的时间准备,还需要盖成一间房子,专门用来在演出之前存放这件面具。伊耶勒,即这种独特的面具,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由一条巨蟒隔开,在竹子结构上覆以鲜艳多彩的织物,织物上饰有人物和日常生活的画面。戴上高耸的面具的舞蹈表演是一系列其他假面舞的高潮,舞蹈者由六名“警卫”保护...
查看更多
飞人典礼
2013.12.10
飞人典礼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飞人典礼仪式是墨西哥和中美洲一些民族的祈求丰产的舞蹈,尤其是东部韦拉克鲁斯州托托纳克人表演的仪式舞蹈,表达了大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与神界的尊重。仪式期间,四名男青年爬上一根18至40米高的杆子,杆子是在祈求山神宽恕之后从树林里新砍伐来的。第五名男子,站在杆子顶端的平台上,用笛子、小鼓演奏献给太阳、四方的风和基本方位的乐曲。这种乞灵行动之后,其他几人纵身从平台跳入空中。他们身上系着长长的绳子,和杆顶上的平台连接,随着杆子的转动而旋转,模仿飞...
查看更多
托利曼的奥托米-希希美卡斯民族的纪念地和活态传统:伯纳尔巨石,圣地的守护者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奥托米-希希美卡斯民族生活在墨西哥中部克雷塔罗州半沙漠地带,他们的一系列传统反映出人与当地环境地形和生态的独特关系。东西向的萨莫拉诺山(“Zamorano”) 和弗朗敦山(“Frontón”),与南部伯纳尔岩石形成的三角形,是他们的环境的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体现。人们每年到这个圣地朝拜,他们佩带着神奇的十字架,为水源和神明的保佑而祈祷,敬拜祖先并且赞美他们共有的认同感和延续性。一年中其他共同的仪式活动都是与水密切相关的,在这里水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庆祝...
查看更多
康加巴的圣屋(卡玛布隆)屋顶落成仪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马林凯人和马里西南部曼丁哥地区的其他人民每七年聚集到一起,在康加巴村庆祝卡玛布隆(Kamablon, 又作“讲堂”)新茅草屋顶的落成。与众不同的康加巴的圆形屋于1653年建成,这里收藏着对团体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和家具,实际上是一个村庄议事厅。马里帝国的创立者桑迪亚塔·基塔(Sundiata Keita)的后裔,即基塔部落的成员,以及父姓为迪亚巴特(Diabate)的讲述人,是卡玛布隆历史的守护者,也是仪式活动的组织者。重盖屋顶是用口头传颂的传统唤起对历...
查看更多
在库鲁坎-弗噶宣布的《曼得宪章》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十三世纪初,一次主要的军事胜利之后,曼丁哥帝国的创立者及其智囊团在库鲁坎-弗噶宣布了新的《曼得宪章》,它的题名来自尼日尔河上游盆地、今天几内亚和马里之间的领土。该宪章尽管主要是口头形式的,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宪法之一,它包含七个章节的导言,提倡多样化中的社会和谐,人、教育、国土完整、食品安全的不可侵犯,废除劫掠为奴隶的制度,以及表达方式和贸易的自由。尽管曼丁哥帝国已经消亡,这部宪章中的话语及其相关仪式依然在马林凯人的部落里以口头的方式父子相传。为保持这项...
查看更多
粤剧
2013.12.10
粤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表演艺术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作为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查看更多
西安鼓乐
2013.12.10
西安鼓乐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至907年)、宋(公元960年至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查看更多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传统手工艺;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
查看更多
藏戏
2013.12.10
藏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表演艺术;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心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们...
查看更多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传统手工艺;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5000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仍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