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首次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2012.05.03
“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首次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其他新闻
“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首次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2012年5月1日,中国西南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贵州省开始实施一个旨在更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首次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1日实施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群众基础的特定区域可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 “这是中国地方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创性举措。”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
查看更多
四部局联手调查传统村落 将作为保护名录认定基础
2012.05.03
四部局联手调查传统村落 将作为保护名录认定基础
其他新闻
四部局联手调查传统村落 将作为保护名录认定基础 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但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正在消失或遭到破坏。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发出《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掌握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 通知明确了调查对象需具备的条件:一是传统建筑风貌完整: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总量...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注重人文底蕴保持传统特质
2012.05.03
非遗保护:注重人文底蕴保持传统特质
论坛
非遗保护:注重人文底蕴保持传统特质刘永平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非遗保护工作俨然成为一项与时间赛跑、与市场接轨的长期工程。笔者认为,非遗保护工作必须应时创新、适应时代发展,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还原、发扬非遗的传统特质,另一方面让非遗更好地契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在其中,有几个问题需引起人们注意。 提倡非遗保护方式的多样性 文化部部长蔡武曾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决定了保护方式的多样性...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吴歌传承人杨文英:歌声飘溢田野风
2012.05.02
国家级"非遗"吴歌传承人杨文英:歌声飘溢田野风
人物
国家级"非遗"吴歌传承人杨文英:歌声飘溢田野风 “山歌勿唱忘记多,搜搜索索还有十万八千九淘箩,吭嗨吭嗨,扛到吴江东门格座垂虹桥浪去唱,压坍仔格桥墩塞满东太湖……”近日,在江苏省吴江市芦墟镇文体站,吴歌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文英在笔者的恳求下唱起了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的歌头。当天,杨文英患重感冒未愈,嗓音沙哑,但她一开口哼唱,一股淳朴、自然、清新的田野之风便扑面而来。 杨文英 山野之歌,清而不靡 提到芦墟山歌,一些人往往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芦墟是一片...
查看更多
法律缺位,致“非遗”难获司法特殊救济
2012.04.28
法律缺位,致“非遗”难获司法特殊救济
专题报道
法律缺位,致“非遗”难获司法特殊救济 周 斌 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政策。在今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非遗"司法保护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多地法院发现,尽管知识产权案件近年大幅增长,但涉及“非遗”纠纷的并不多。法官们给出的解释是:这与"非遗"本身特殊性有关,也与我国法律缺位密不可分。 "非遗"数量多案件少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我国入选联合...
查看更多
既要传承工艺又要生存 传统民间工艺待“破茧”
2012.04.28
既要传承工艺又要生存 传统民间工艺待“破茧”
专题报道
既要传承工艺又要生存 传统民间工艺待“破茧”林伟伟 王滨和小孙女观赏印染的蓝印花布 纸刻作品“连年有余”,连谐音“莲”,莲花为济南市花 临沂民间工艺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蜕变并不意味着消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是脱胎换骨的改造。这一事实是残酷的。但适者生存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文化产业。 现状:不挣钱还得吃苦,老手艺后继无人 一双饱经沧桑的手,拿着一把磨得锃光瓦亮的剪刀,在一张纸上跳跃着...
查看更多
“非遗”如何能绵延不绝?
2012.04.28
“非遗”如何能绵延不绝?
论坛
“非遗”如何能绵延不绝? 王玮琦 我国于去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进行“非遗”项目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了项目名录体系,各级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审批了代表性传承人,为“非遗”保护工作建立起了有效的实体机制。由于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许多方面尚需完善,笔者认为,在“传承”这一保护工作的核心环节,今后还要加强制度方面的管理规范,以促进“非遗”绵延不绝、后继有人。 强化“非遗”传承...
查看更多
文化部部长蔡武回答网友关心问题
2012.04.24
文化部部长蔡武回答网友关心问题
专题报道
文化部部长蔡武回答网友关心问题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文化传媒网联合中国网络电视台、腾讯网举办了“我有问题问文化部长”活动,得到了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响应,有数百位网友提出问题或建议留言。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对读者和网友的问题和建议十分重视,日前,就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集中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网友“拥抱阳光”:一味追求赚钱的文化产品有些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其中难免出现一些低级的、庸俗的、迎合不健康口味的产品...
查看更多
刹住非遗改编热
2012.04.24
刹住非遗改编热
论坛
刹住非遗改编热 在现实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以“正在进行时”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因此,人们很少将它们视为“文物”。其实,就非遗的本质而言,它与文物一样,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在今天的残留。不同的是,物质文化遗产是固态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历史”。由于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见证,所以人们将其作为本民族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保护起来。 但是,在中国非遗保护界,有些人从不把非遗当成“文物”,不但政府改,专家改,就连传承人也在...
查看更多
做一个称职的“非遗人”
2012.04.24
做一个称职的“非遗人”
论坛
做一个称职的“非遗人”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社会流行语,投身非遗领域的人越来越多,被称作“非遗人”的人也越来越多。非遗人该怎么定位?我想,可以暂且把非遗人界定为非遗的保护者、挖掘者、传承者和发展者。那么,非遗人究竟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才能承担起社会赋予的重任呢?笔者认为,非遗人至少要具备以下几种精神: 苦心修行的精神。对非遗人来说,尤其是那些从事非遗保护、管理、研究的人员来说,要有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非遗是一门综合学...
查看更多
1
2183
2184
2185
2186
2187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