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藏彝走廊之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
专题报道
藏彝走廊之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 珍贵的鹰爪杯(列来拉杜/摄)     漆器是凉山彝族最喜欢的生活器皿之一,相传是彝族祖先“狄一合莆” 发明并教会了人们制作与使用漆器,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彝族漆器种类繁多,制作工序复杂,从材质上可分为皮制与木制两大类,包括餐具、酒具、刀鞘、皮囊、马具、宗教器皿和装饰品等,涉及日常生活、礼仪、宗教活动和战争用品等多方面,彝族漆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到彝家山寨,有幸赶上火把...
查看更多
两岸戏曲名家争艳“海峡两岸京昆艺术联演”
其他新闻
两岸戏曲名家争艳“海峡两岸京昆艺术联演”    “台北真好,观众是全世界第一流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十日出现在台北“海峡两岸京昆艺术联演”记者会,用浑厚的嗓音给予台湾戏迷极高的赞誉。  “海峡两岸京昆艺术联演”即将于十一月十一日登陆台北市中山堂,演出剧目包括《四进士》、《霸王别姬》等经典全本麒派、梅派名剧。首位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大奖的尚长荣、被誉为“麒派掌门人”的陈少云届时将与台湾京剧青衣名角赵复芬、台湾“弘梅雅集京昆艺术团”资深名票邹锦梅,和精锐尽...
查看更多
八闽千姿:“台”味十足高山族舞蹈在福建传承
其他新闻
八闽千姿:台高山族舞蹈在福建传承     不久前,在福建华安闭幕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上,当地二十多位高山族同胞的“竹杆舞”精彩表演,“台”味十足,激情四溢,让来自台湾的阿美族、排湾族、布农族等近百名同仁倍感亲切。  华安县是中国大陆的台湾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地区,目前有高山族同胞四十一户一百二十六人,主要集中在仙都、华丰、新圩三个乡镇。   “我们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劳动、恋爱、婚宴、节庆、祭祀,都用歌舞来表达我们的情感,我们全家都会跳高山族舞蹈...
查看更多
大学生追“非遗”比追星还狂热
其他新闻
大学生追“非遗”比追星还狂热     昨日,由市文化局、成都大学主办,市文化馆和“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走近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精髓”――2009“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学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在成都大学受到大学生们热烈追捧,不少大学生甚至就在现场向“非遗”传人拜师学艺,准备做“非遗”接班人,热度胜过追星。  毛遂自荐现场拜师学艺  昨日下午,成都大学新空间广场人山人海,师生们被首次到来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台上,川剧、清音、曲艺等表演类“非遗”精彩纷呈;台...
查看更多
三晋“非遗”宝藏令人兴奋
其他新闻
三晋“非遗”宝藏令人兴奋 “花腔鼓”可能是我国北方仅存的傩舞(白翔/摄)     北方傩舞、源自汉代的苎麻造纸技艺、可能成为戏曲史上重要发现的“地台戏”、远离海洋的妈祖信仰等一大批重要文化遗产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过程中逐渐被发现……  判官头戴狰狞面具,耳挂红髯,足蹬高方,手擎虬杖,五个小鬼披头蓬发,分别拿着遮阳伞、折扇、索命牌、长铁链等,紧随判官,伴着梆子鼓乐,不时打量周围人群,似乎在寻找要捉拿的恶人。  这一切都符合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傩戏的特征,但...
查看更多
两岸文化交流好戏连连 用“和谐之声”连接亲情
专题报道
两岸文化交流好戏连连用“和谐之声”连接亲情     11月6日,是我们从北京赴台驻点采访的第二天。就在这一天下午,我们要采访三台“戏”,真可谓“好戏连连”啊。  这三台“戏”中的两场在台北市,一场在台中市。在台北要采访的两场,一场在延平南路的中山堂,一场在中华路的文艺活动中心,都是海峡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项目。中山堂举行的是大陆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台演出记者会,文艺中心举行的是浙江绍剧团来台演出《秋瑾》记者会。两场记者会后,我们又心急如火地赶到台北车站,坐上了南...
查看更多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25)
专题报道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25)题目立©2005, by Nara Conference for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2005, by Nara Conference for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申报国:日本    在日本中部地区的奈良市的八柱神社, 上深川的年轻男子身穿日本武士服装、手持弯弓站成半圈。他们一个接一个被一名长者...
查看更多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24)
专题报道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24)女孩舞蹈节©2007, by Miura City Board of Education©2007, by Miura City Board of Education    申报国:日本    日本中部神奈川县半岛上的三浦市,曾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军事港口,也是过往船只的避风港。三浦人民吸收了海员演示的其他城市的舞蹈,他们的女孩舞蹈节传统起初是为了庆祝新年和祈求未来捕鱼季节的丰收。直到十八世纪中期,这种舞蹈...
查看更多
湘西传统技艺“踏虎凿花”重见天日
其他新闻
湘西传统技艺“踏虎凿花”重见天日    青砖灰瓦、雕花窗棂、飞檐翘角……当沉寂多年的湘西吉首市乾州古城日前再度开启城门之时,与沉睡中的古城一同被唤醒的还有散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地的“民族文化遗珠”。     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委书记秦国文表示,吉首决心将乾州古城打造成湘鄂渝黔民族民间旅游商品集散地和民间工艺大师荟萃之地。目前,在乾州古城展示的1000余件民族民间工艺品中不乏濒临失传的品种,湘西泸溪县踏虎村特有的“踏虎凿花”就属其中之一。     泸溪县...
查看更多
高高跷小“传承人”王吉胜
人物
高高跷小“传承人”王吉胜 王吉胜在苦水街村中心的广场上带妆进行高跷练习(韩传号/摄)        夕阳将一片金黄洒向苦水街村时,身高不到1.5米的王吉胜,走起很小的“寸步”,慢慢挪动1.8米的高跷,小心翼翼地保持身体平衡。    今年9岁的王吉胜,是甘肃永登县苦水镇苦水街村五年级学生,练习踩高跷已有4年。    站在高跷上,王吉胜有点得意:“看别人都比我矮一截,周围的景物就更清楚了。”    “他6岁就开始在七八十厘米高的高跷上练,脑子好使、反应快,身体...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