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乍得共和国
2008.06.17
乍得共和国
缔约国
查看更多
顾笃璜:“原汁原味”昆剧梦
2008.06.17
顾笃璜:“原汁原味”昆剧梦
人物
顾笃璜:“原汁原味”昆剧梦 4月16日,苏州市第一中学大礼堂。讲席上的老者笑着等待听众提问。“关于昆剧,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一次次 启发,刚才还掌声热烈的师生们却鸦雀无声。 不是不感兴趣,而是了解太少,无以提问。“冷场,更说明了普及昆曲的重要。”老人语调凝重。正是这种凝重,让他不愿离开苏州。这里是昆剧的发源地。他的身影默默出现在各种普及昆剧的公益活动上,而在国内国外各大城市的舞台上,他执导的7个半小时的全本昆剧《长生殿》已上演数十场,观者如潮...
查看更多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上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2008.06.17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上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论坛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上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陈勤建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然而,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一些地区,田山歌缺少田,灶头画没有了灶,农民画没有农民,手工棉纺没有了棉田等;另外,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一些带有江南水乡细致婉约特色的类别也难以传承下去,如精工细作的顾绣,曲折悠扬的江南丝竹等;有的类别需要的不仅是技艺,还有深厚的绘画功底...
查看更多
论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进步
2008.06.17
论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进步
论坛
论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进步王 宁 一 文化遗产保护对现代社会进步的潜在推动作用 联合国提出保护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措施,并通过申报,施行跨国的项目管理,至今不过五年,但是,它的巨大影响已经日益显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从乡镇到省市、从专家学者到广大民众掀起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文化关注热潮。这种“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不仅在我国水平很高的非物质遗产展览会和演出上可以看到,就是从旅游宣传的媒体广告上,也可见其一斑。中国正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上追赶世...
查看更多
“2008文化遗产日” 全国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2008.06.17
“2008文化遗产日” 全国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其他新闻
“2008文化遗产日” 全国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全国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北京:文化遗产日奥运北京系列活动启幕。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08文化遗产日奥运北京系列活动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启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
查看更多
第三次“文化遗产日”五大亮点夺目
2008.06.17
第三次“文化遗产日”五大亮点夺目
其他新闻
第三次“文化遗产日”五大亮点夺目 人民网讯 记者郑娜、苗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文化部等部门表示将在6月14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前后3个月内,组织演出、展览、讲座等百余项活动,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让公众进一步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此次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主要体现5大亮点。 ★★★亮点一: 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510个项目入选 6月14日文化遗产日当天,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查看更多
羌族文化重建进行时 重建规划难在农村
2008.06.17
羌族文化重建进行时 重建规划难在农村
其他新闻
(文化观察)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地震灾区的文化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羌族文化重建进行时 重建规划难在农村 一名观众在由近百幅羌族人物肖像组成的照片墙前观看。近日,“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极具史料价值的各类图片与实物让观众领略了羌民族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蕴。龚文豹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千百年来,雄浑悲壮、独具韵味的羌笛传达着羌族人的命运和心声。一场地震,使得羌族人民及羌族文化的命运,成为人们关注的...
查看更多
中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06.17
中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他新闻
中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6月14日是中国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3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将在中国设立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说明中国近年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努力,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 ■ 非遗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6月11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就中国近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国务院已经批准第二批国家级...
查看更多
羌文化“很受伤”
2008.06.16
羌文化“很受伤”
专题报道
羌文化“很受伤” 即将展出的满堂红油灯汶川出土的清末印章即将展出的羌族油灯即将展出的羌族玉米撮撮即将展出的羌族金丝猴皮帽子 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和他的同事们现在只能在帐篷里办公,他们的博物馆在5•12大地震中全部坍塌。而这座博物馆是2006年7月才好不容易建成的。 说起文物的损失,高泽友一张嘴就是一大串:“藤条做弦、有3米长的古羌族人狩猎用的弩;羌族双耳罐、灰陶瓶、陶碟、绿釉瓷碗、青花瓷杯、祭祀罐等80余件;明清时期极具羌族特色的...
查看更多
汶川大地震:禹羌文化之殇
2008.06.16
汶川大地震:禹羌文化之殇
专题报道
汶川大地震:禹羌文化之殇 正午时分,擂鼓镇上,山风轻拂。看着亲友专门给自己炒的一大碗回锅肉,林继忠却一点胃口也没有。他草草扒了两口饭,就撂下筷子,把一碗米汤喝了个底朝天。他自言自语:“最近是咋个的,看见肉也不想吃了呀?” 也想吃,但吃不下。因为太多事堵在胸口,闷得慌。女儿没了,他日里夜里不知哭了多少回,直到今天,眼泪还是会莫名地往下淌。“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让他伤心的,何止一个女儿的遇难,禹羌文化所遭遇的重创,亦让这位主管北川文化的副...
查看更多
1
2418
2419
2420
2421
2422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