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论坛
▲作者:马盛德 【摘要】非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非遗最珍贵的是文化创造力的体现。我们的先民从对遥远又美好的想象转化为思考与探索,最后形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中国文化的可知性,这对今天人们的创造,是一个极大的激励。非遗要走入现代生活,这既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理念,也符合非遗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传承人;要重视和传播非遗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价值。在非遗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查看更多
浙江:“非遗+红色旅游”成为乡村旅游新爆点
专题报道
▲溪头村“不灭窑火”龙窑烧制活动   (供图:龙泉市委宣传部) “吉时已到,开窑!”随着一道道刻意压低声的喜悦与祈盼,浙江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一处窑门缓缓拉开,美人醉、将军罐、牡丹盘……一件件温润如玉的传统青瓷作品亮相,精美绝伦,惊艳四座。据介绍,为让青瓷技艺这一非遗“活”起来,溪头村每个月推出“不灭窑火”龙窑烧制活动,在再现传统龙窑点火、开窑等场景的同时,深化业态融合,依托战斗遗址、革命文物和革命老区文...
查看更多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举办四川省第六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的通知
通知公告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举办四川省第六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的通知 各市(州)文化和旅游局,相关省直文艺单位,省内有关艺术院校、民营艺术院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部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升我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创作、演艺专业化水平,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和人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定于2023年10月中旬在...
查看更多
四川省举办第六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
地方新闻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举办四川省第六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的通知 各市(州)文化和旅游局,相关省直文艺单位,省内有关艺术院校、民营艺术院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部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升我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创作、演艺专业化水平,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和人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定于2023年10月中旬在...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潢川贡面:空心贡面“心不空”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空心贡面制作技艺,设立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非遗工坊。工坊依托旺鑫公司的生产车间、设计、销售平台,并与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团队进行合作,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提炼文化符号,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衍生品研发,不断开拓新市场,构建非遗“价值链”。工坊以传承“千年名食”为己任,制作地方群众结婚、生日、产妇必备膳食,并推动潢川空心贡面走出去,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年生产能力3000吨,产值5000多万元,成功带动...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传统布艺:妇女能顶半边天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中原周庄非遗工坊依托非遗项目传统布艺(香囊、虎头靴)设立,由社旗县大冯营镇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杜元敏、王成秀、刘兴荣等牵头,带动本村及周边经培训过的妇女400多人参与,实现年订单1600余单,销售金额220余万元。周庄村还依托“文化周庄”的品牌影响,大力发展布艺、农产品深加工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使周庄村村民集体收入日益增加,“文化周庄”正向“富裕周庄”“幸福周庄”迈进。 中原周庄非遗工坊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大冯营镇...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赛山玉莲茶:茶香溢满致富路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河南省赛山玉莲茶非遗工坊依托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赛山玉莲茶制作技艺)设立,由河南省光山县赛山悟道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组织建设和运营。工坊通过茶园改良、手工制茶技能培训、产品设计提升、网络营销能力培训等形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工坊”模式,吸纳1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茶叶家庭农场、36个茶叶加工大户参股经营,依托赛山悟道公司生产车间、管理团队及设计、销售平台,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聂家庄泥塑:工坊引领好日子 泥里刨出“金疙瘩”
专题报道
摘要:2021年,高密市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聂家庄泥塑成立非遗工坊,通过建设基地、合作创新、嫁接机械、扩大营销等途径推动泥塑生产销售,助力和赋能乡村振兴。工坊推行“党组织 + 合作社 + 工坊”发展模式,发挥18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引领作用,吸纳120多名从业者参与,构建产、供、销一体链条。工坊研制专用机械设备,部分生产环节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与高校建立创新合作关系,开发十二生肖、党建主题叫虎等10多个系列产品...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淮阳芦苇画:帮助残疾家庭绘制就业画卷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淮阳县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淮阳芦苇画制作技艺,设立淮阳芦苇画非遗工坊,通过技艺研究、产品创新、电商销售等形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工坊积极开展“非遗 + 残障”残疾人非遗传承项目,带动残疾人通过非遗传承实现就业。根据残疾人群体需求,工坊制定并推广了“非遗 + 残障”残疾人非遗就业运作模式,免费为残疾人授艺,并包吃包住,残疾人学习合格后,可领料代加工、工坊帮助回收,可开门店、工坊帮助铺货,可网络销售、工坊帮...
查看更多
四地汇聚苏州 非遗融合创新 | 第二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生计研修班圆满结束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活态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地实施以及国际社会对于发展定义认知的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