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浙江:非遗传承有创新 融合发展促共富
专题报道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2022年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浙江省申报的“新合索面:双手创造丰盛光景”“中泰竹笛:奏响共富乐章”“贝雕:传统工艺连接现代生活”“嵊州竹编:编出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等4个项目入选。 近年来,浙江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保护传承体系、人才队伍体系、发展振兴体系和传播体系,持续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深入落实传统工艺振兴高质量传承发展的良好举措,努力提高非遗在浙江省共同富裕...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技艺传千载 茶香飘万家(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专题报道
图①: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温文溪在进行茶园田间管理(供图:受访者) 图②:浙江安吉白茶茶农在茶园采茶(供图:安吉县委宣传部)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传来后,在茶叶的故乡,人们为之振奋。以申遗成功为契机,走过千年的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也将迎来新的传承与发展。 ——编  者 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兼具实用和美...
查看更多
张晓东:中国书法艺术的自然本源
论坛
【摘要】中国书法象自然之形,拟自然之态,自然而然地进入自然书写状态,最终达到自然之境,这是书法艺术生成和发展的自然途径,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自然本源。从心手两忘的自然心态,到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境界,书法艺术有赖于自然造化之功,书法艺术的自然之美更是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高境。书法艺术的自然属性与内涵对应不同的层级状态,大致可归纳为自然的书写心态、自然的书写过程、自然的结字、自然的章法以及自然形成的书法风格。 【关键词】书法艺术;自然;造化;层级...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羌绣:吸引青年返乡创业绣出别样人生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阿坝州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族刺绣,设立非遗工坊。工坊集藏羌民族传统工艺保护、研发、生产、推广为一体,通过对藏羌民族手工技法的理解与提炼,将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现代设计。工坊积极主动吸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参与就业,带动300余名脱贫群众就业,年收入达0.5万至5万元。截至2021年底,工坊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共培训1000余人。工坊每年为100名中小学生进行授课,现已培养500名以上中小学生。截至目前,工坊接...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苗族蜡染: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贵州丹寨县宁航蜡染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蜡染技艺,设立非遗工坊,致力于苗族蜡染的保护传承,相关服饰设计、制作、加工、销售、进出口经营等。工坊秉承“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精神,开展技艺传教,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开发出了亚麻床上用品、台布、窗帘、装饰挂件、围巾、裙子、旗袍、手帕、布包等蜡染系列产品。工坊现直接带动苗族妇女48人就业,以“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订单带动200余人就业。目前,工坊月生产能力为...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皮纸制作:古法造纸出新篇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丹寨县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设立丹寨县黔山古法造纸非遗工坊,主要从事彩色特种纸、白皮纸、古籍修复纸等多系列工艺产品的生产加工开发,工坊已研究出迎春纸(文物修复专用纸)、贵纸(书画专用纸)并注册商标。工坊通过研究皮纸制作技艺、开办石桥纸艺教学中心、组织村民学习古法造纸工艺流程、每年定期开展三期古法手工纸培训,提高当地群众的操作技能,让更多青年人掌握古纸生产技术,积极加入合作社或自主创业。工坊积...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侗族服饰:让“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黎平县彦婷手工刺绣坊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侗族服饰,设立非遗工坊,该工坊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侗族服饰生产、民族刺绣工艺品加工为一体,在黎平县共建立刺绣基地7处,秉承“认真生产、品质保证、做工精细”的服务理念和宗旨,以“合作社 + 产业 + 车间 + 公司”模式运作,带动1600余人就业,804人脱贫。开办刺绣技能培训班,带动300名非遗青年创业。创建了“指尖温度基金”,帮助困难孩子和残疾人群体。工坊拥有三项外观专利,同时多方拓宽销...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苗绣:绣出就业致富新生活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贵州省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绣,设立非遗工坊。近年来,工坊通过开展传统技艺研究、苗绣就业技能培训、产品设计提升、展示展销等活动,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工坊依托舞水云台公司生产车间、管理团队和设计销售平台、施秉县舞水云台公司苗绣产业基地的场地、师资及培训设施,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吸纳1290余名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人员就业,助力其年收入达1.8万至3.5万元。截至2021 年底,工坊开展公益性技...
查看更多
山西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地方新闻
为充分发掘山西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3月22日,由山西大学和省文旅厅合作共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太原正式挂牌成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主要服务于山西的非遗系统性保护研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与乡村振兴、非遗与特色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应用等非遗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 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研究院近期工作主要有:陆续出版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年度蓝皮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查看更多
“魅力北京”精彩亮相2023“发现中国之旅”启动仪式
要闻
3月21日,2023“发现中国之旅”启动仪式在京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以及来自49个国家的73位驻华外交官出席活动。在启动仪式上,胡和平部长、杨烁局长、15国驻华大使及代办、多个省文旅厅局领导共同启动2023“发现中国之旅”。 2023“发现中国之旅”启动仪式 胡和平部长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变局,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更加密切。当今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