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4   星期六   农历四月廿七   
搜索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彭水苗绣:苗乡工坊里的锦“绣”前程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重庆市彭水县荣玉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依托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彭水苗绣,设立彭水苗绣非遗工坊,以传承非遗技艺、带动就业增收为己任,组织当地留守妇女和低收入群众学习苗绣技艺,以订单式生产方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并通过开展非遗与旅游融合、与高校及企业合作,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拓宽推广传播领域。自成立以来,工坊先后开展苗绣技艺培训24期,培训人员803人,解决居家就业200余人次,实现年产值160余万元。 彭水苗绣历史悠久...
查看更多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取消杨本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公告
地方新闻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取消杨本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一条、《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经研究,决定取消杨本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 特此公告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3月21日 原文链接:http://dct.yn.gov.cn/html/2303/22_28535.sh...
查看更多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取消杨本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公告
通知公告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取消杨本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一条、《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经研究,决定取消杨本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 特此公告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3月21日 原文链接:http://dct.yn.gov.cn/html/2303/22_28535.sh...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羌族草编:编出富民画卷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草编(羌族草编),设立北川县羌族草竹编非遗工坊。工坊通过对广大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开展羌族草编竹编非遗技艺培训,带动200多名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实现灵活居家就业。组织开展羌族草编历史文化和编织技艺的研究,完成《羌族草编》教材的编写和研学体验课程开发。结合市场需求,组织开发产品上千个品种;先后在1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建立研学体验中心,组织研学活动,开发研学体验课程近...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藏香:小康路上幸福飘“香”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阿坝州慈愿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马尔康藏香制作技艺,设立非遗工坊。工坊藏香配方申请国家专利9项,吸纳28名建档立卡脱贫户、3名残疾人加入生产线工作。2021年工坊年产值达到了887万元,脱贫人口平均固定年收入达到每人3万元以上。在工坊的带动下,截至2021年底,阿坝州藏香行业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从业人员几百人,初步形成了线香、盘香、塔香、无烟香等系列多个品种,年产值近1500万元,藏香已经成为马尔康市巩固拓展...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彝族刺绣:让绣娘们的日子越过越美
专题报道
摘要:2021年,四川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刺绣技艺,设立马边花间刺绣非遗工坊。工坊通过开展彝族刺绣技艺培训、彝族刺绣技艺进校园等方式,构建“1社6站15班”的网格化技能培训服务体系。采取“三零”合作社模式吸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工坊已累计培训超3万人次,同时带动超800名绣娘居家灵活就业,涌现出22名绣娘自主经营和网络直播,助力人均年纯收入增长超1万元...
查看更多
非遗在我 执此一念
专题报道
刘兰芳香包作品(图片:由作者提供) 许明堂表演道情皮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徐宁表演偶戏(图片:由作者提供) 董永虎表演贤孝(图片:由作者提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古老的中华大地与山川的气息,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发展。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和奉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天...
查看更多
绣色旋风:粤绣工艺走入当下生活
专题报道
粤绣工艺传承与创新研修班学员创作的粤绣创新口罩作品 多彩精美的粤绣口罩与粤绣主题数字艺术作品日前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刮起了一阵粤绣主题的“绣色旋风”。这场名为“文化之美·绣色可观”的粤绣成果展,由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支持,向观众展开了一场关于粤绣融入当代生活的思考与尝试。 粤绣工艺的新生代如何出“新”? 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苏绣...
查看更多
推动整体保护和创新发展 浙江以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专题报道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日,在位于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径山的一间茶室内,众多游客在茶艺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在温润淡雅的茶香中,体验古老的宋七汤点茶法。自2021年10月径山镇以茶文化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2023年度)以来,当地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让茶文化“活”起来,乡村旅游“火”起...
查看更多
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韦祖英——一针一线 指尖生“花”(工匠绝活)
专题报道
【绝活看点】 韦祖英,贵州从江人,6岁学习苗绣,潜心钻研30余载。她熟练掌握传统刺绣技艺,善于从生活场景中汲取创作素材,通过一双巧手,创作出活灵活现的作品。她还自主创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眼前这双刺绣的手,让人印象深刻。 于常人而言,一般均为手掌起茧,但这双手不同,连指尖都有老茧,戳上去还硬邦邦的,何以如此?“绣了30多年,针可没白拿!”标准的普通话脱口而出,记者的思绪瞬间被拉了回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