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五位花灯制作手艺人讲述“守艺”故事——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
专题报道
五位花灯制作手艺人讲述“守艺”故事——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西洲街道的小朋友提着灯笼,喜迎元宵节。(摄影:蒋克青/光明图片) 编者按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元宵节赏花灯是我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一盏盏流光溢彩的精巧花灯,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装扮着人们的美好生活。兔年元宵节,各地重现璀璨灯火、熙攘人流,洋溢着走进春天、拥抱幸福的喜庆气氛。当此之际,为人...
查看更多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立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节气资讯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立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在璀璨灯火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专题报道
安徽省休宁县板凳龙民俗表演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围观(摄影:樊成柱) 游客在湖南非遗元宵喜乐会上学习用长沙棕叶编技艺编制兔子(摄影:张玲) 陕西第五届鄠邑区“闹元宵·猜谜语·对春联”活动现场(供图:鄠邑区图书馆) 2023年2月4日,在湖南南岳衡山祝融峰下,衡南七巧龙、南岳寿龙队、祁东县三官骨牌灯龙等10余支非遗龙狮队在南岳的大街小巷,为人们带去光明和春的希望;游客从四面八...
查看更多
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
专题报道
目前,“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包括“影迹循踪”“妆染簇镂”“腾挪吟唱”“文彩精华”“光影流传”5个单元,共展出陕西非遗皮影相关展品约200件。 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陕西皮影戏被分为东路与西路两大艺术流派,几乎遍及陕北、陕南及关中各地,影人形制大小和表演唱腔各异,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皮影雕工至臻精美,镂空与留实巧妙搭配,造型优美生动、有韵有势、繁...
查看更多
唤醒经冬希望 迎接春神祝福——九华立春祭奏响“迎春曲”
节气资讯
2023年2月4日,癸卯年立春日,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梧桐祖殿,立春祭隆重举行。现场学者嘉宾们与当地村民欢聚一堂,共同祭祀春神句芒,再现传承千年的迎春庆典。 自2005年以来,每逢立春日,妙源村民都会举行祭春活动,人们相逢道贺、辞旧迎春。2016年11月30日,“九华立春祭”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的重要组成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唤醒经冬希望 迎接春神祝福——九华立春祭奏响“迎春曲”
地方新闻
2023年2月4日,癸卯年立春日,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梧桐祖殿,立春祭隆重举行。现场学者嘉宾们与当地村民欢聚一堂,共同祭祀春神句芒,再现传承千年的迎春庆典。 自2005年以来,每逢立春日,妙源村民都会举行祭春活动,人们相逢道贺、辞旧迎春。2016年11月30日,“九华立春祭”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的重要组成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人民日报专版丨专家观点两篇:《系统呈现中国茶演变风貌》《茶文化——“大文化遗产”观的生动实践》
论坛
编者按:近两年,中国茶在文化遗产体系的认定中喜讯频传。2022年5月,“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计划于2023年9月举行的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将作为中国唯一申报的项目接受审议,结果亦令人期待。 遗产的认定,使茶作为中华优秀农耕文明的鲜活代表和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为世...
查看更多
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专题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公布了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一批工作成效突出、社会效果良好、人民群众认可度高的非遗工坊案例,呈现出新时代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原国务院扶贫办开展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各地依托当地富有特色、具备一定群众基础和市场前景的非遗资源,因地制宜建设非遗工坊,通过开展技能培...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文旅非遗发〔2023...
部级
文化和旅游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公布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通知 文旅非遗发〔2023〕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乡村振兴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乡村振兴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部、人力...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