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二   大暑 大暑
搜索
北京首批13家非遗老字号抱团上京东 开启非遗惠民消费季
地方新闻
4月1日14时,电商平台京东将首次为北京非遗老字号开通直播。东来顺、内联升、荣宝斋等13家北京非遗老字号店铺将通过“京城非遗装点美好生活”在线宣传展销活动集体亮相,通过直播带货、折扣优惠、秒杀抽奖、推出特款产品等方式开启为期三个月的惠民消费之旅。这也是在北京市文旅局支持下,北京非遗保护中心与电商平台合作支持非遗保护单位复工复产、促文化消费的一次尝试。 参与此次线上推广的老字号有景泰蓝、荣宝斋、同仁堂、龙顺成、内联升、东来顺...
查看更多
论中国传统音乐语境下“非遗”传人的认定与保护
论坛
内容摘要: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结构形态、体裁归属、使用范围、风格特色、社会功能、美学特征等要素成为历代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承人”作为传统音乐的活态载体,在以其为丰沃成长土壤的同时,也受限于目前的留存困境。本文所议者,先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界定及其分类说起,“传承人”的身份鉴定和他们在不同级别项目中居于的特殊地位以及在“非遗”保护中所能发挥的作用都与其紧密相关。笔者从传统音乐传承人认定与保护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传统、传承和...
查看更多
甘肃非遗保护传承类电视栏目《丝路非遗》将开播
地方新闻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类电视栏目《丝路非遗》将于2020年4月1日正式开播。 甘肃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结出最绚丽文化果实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丝绸之路7000公里,甘肃境内1600公里,历史文化十分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间文化瑰丽独特,与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麦积山石窟等世界文化遗产相伴的是星罗棋布的非遗文化资源。甘肃省政府先后公布了四批非遗名录,包括民间文学、民间文艺...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某“中心”组织开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少年教育计划——寻找少年非遗...
通知公告
近日,网络上出现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名义,组织开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少年教育计划寻找少年非遗传承人活动”。宣传中,该机构声称自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的教育领域国际性组织与协调机构”,提出将遴选优秀少年非遗传承人,授予国际艺术人才认证称号,组织优秀作品到世界各地进行非遗传承主题艺术展演。 经核实相关情况,现声明如下: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未参与此项活动,此活动不属于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开展的非物...
查看更多
聚焦曲艺振兴 湖南出台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地方新闻
近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并印发了《湖南省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对湖南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 湖南曲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湖南曲艺传承发展,对于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计划》提出,曲艺传承发展要坚持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时代价值为导向,坚持以说唱表演作为基本实...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的第三方评估
论坛
摘要:2016--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非遗司陆续启动了针对我国《非遗法》的贯彻落实情况、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情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状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状况等一系列的评估或评估试点工作。此举表明,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由注重“保护名录”转向到了注重“保护成效”的阶段。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非遗保护工作,这些巨大的投入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效?获得了怎样的效果?又...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分析报告
论坛
摘要:十余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保护实践,实现了非遗保护体系从0到1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各级政府担任投资主体,本质上是一种无“负外部性的”的变革,是“帕累托改进”不断进行的过程,因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今,非遗保护的成果已经颇具规模,但“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突显。下一步的工作应该由“建设为主”转向“建管结合”,变革进入深水区,非遗保护进入以“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为主的下半场。政府以行政力量推动非遗保护的发展路径存在边际效益递...
查看更多
缙云婺剧进校园——让你的孩子有“硬核”力量
专题报道
原标题:让你的孩子有“硬核”力量,必读! 引言: 缙云四万多中小学生,人人会唱婺剧,人人能演婺剧,而且涌现出了百名小花旦,一批“小梅花”。 戏中有乾坤,戏中有正气!缙云中小学人人会唱婺剧,结出丰硕成果,每个孩子在精神上都更有真善美的追求,更有精神气! 戏曲普及,振兴戏曲,缙云能做到,其他地方为什么做不到? 2013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幅缙云六个“小梅花”稚嫩可爱又飒...
查看更多
2020云赏三月三 | 薪火相传
专题报道
【编者按】“壮乡三月好晴天,木棉盛开歌舞喧”,“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各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八桂儿女共同珍视的文化遗产。节日期间,各族民众蒸彩糯、祭先祖、赶歌圩、抢花炮、斗彩蛋、赏戏曲,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又是一年“三月三”,根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壮族三月三”系列文化活动的工作部署,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通过“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网”、“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围绕着“壮族三月三”及相关的文化事象,开展“云赏三月三”专题...
查看更多
西藏激活“非遗”资源让百姓居家致富
地方新闻
走进多吉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店铺,数幅长条卷轴唐卡画映入眼帘。文成公主进藏图、尺尊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这一总长105米,由数位画师耗时5年共同绘制的藏族文化发展史“创意系列唐卡”,是多吉创建画室以来最为得意的作品。 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2006年,藏族唐卡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绘制完成后,我们希望能将此作品在博物馆展出。不为挣钱,只为让更多人通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