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石宝山歌会
2018.12.14
石宝山歌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剑川县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歌会于每年农历的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云南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举行,届时来自剑川、洱源、丽江、大理、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聚集一处,弹弦对调以歌觅偶,同时还可到各寺庙烧香拜佛,参加“阿吒力”佛教法事、白族地区中央本主及石雕女阴“阿央白”朝拜等民俗活动。歌会以即兴对歌为主,把弹弦唱曲、求神拜佛、本主崇拜、以歌觅偶等活动融合在一起,显示出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查看更多
三汇彩亭会
2018.12.14
三汇彩亭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渠县 三汇彩亭会是流传于四川省渠县三汇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它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特点,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街道或广场进行表演。三汇镇地处四川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跨州河、巴河、渠江,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经济活跃,彩亭会就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清代初年,彩亭会开始在三汇形成,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年间逐步趋于兴盛。新中国成立后,三汇彩亭会成为当地民间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
查看更多
洛阳牡丹花会
2018.12.14
洛阳牡丹花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洛阳市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称。牡丹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牡丹栽培中心之一,早在唐宋时期洛阳即已具备系统的栽花技艺,形成赏花习俗及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等,由此衍生出洛阳牡丹文化。 洛阳曾是唐朝的东京,交通方便,贸易兴隆,城内园圃林立,有几乎家家种植牡丹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
查看更多
界首书会
2018.12.14
界首书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界首市 界首书会发源于安徽省界首市任寨乡苗湖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苗湖地势低洼,连年灾荒不断。清代道光年间偶遇难得的丰收,坠子翁艺人苗本林于夏季在自家门旁编唱小曲加以赞美,在他的影响下,邻村曲艺艺人聚集苗湖,你拉我唱,喜庆丰收。苗湖村由此形成农历六月初六兴办书会的习俗,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1932年,坠子翁第五代传人苗元普为纪念书会第一代发起人苗本林165周年诞辰,将闰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正式定为苗湖书会...
查看更多
水乡社戏
2018.12.14
水乡社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市 水乡社戏是浙江农村和城镇一种以戏剧表演为核心的民俗活动,它具有祭神和娱人相结合的特点,普遍流行于绍兴地区。绍兴的社戏大致分为年规戏、庙会戏、平安戏、偿愿戏等几种类型,其中以庙会戏为主。社戏的演出程式比较固定,基本按照“闹场—彩头戏—突头戏—大戏—收场”的次序进行。彩头戏、突头戏一般在白天演出,大戏即正戏则从傍晚开始。大戏通常以历史戏和家庭戏为主,中间穿插的小戏也比较固定。 社戏的舞台可分成庙台、祠堂台...
查看更多
塔吉克族婚俗
2018.12.14
塔吉克族婚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吉克族婚俗是塔吉克民族的一项重要礼俗,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各乡镇。它由择亲、提亲、定亲、击鼓祝福、迎亲、结婚仪式、婚后三日揭面纱等程序组成,每一个程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击鼓祝福的仪式体现了塔吉克族民众在生活中相互体谅的处世特点。仪式在即将举行婚礼的人家举行,主家要举行婚礼,须征得亲友中有丧事人家的同意,若亲友同意,则击手鼓表示,举行击鼓仪式时还要杀...
查看更多
朝鲜族传统婚礼
2018.12.14
朝鲜族传统婚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曾长期实行“男归女家婚”,即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并留居若干年,而后再带领妻子儿女返回自己家中。明清时期,朝鲜王朝受儒家思想影响,极力推行在结婚当天把新娘接回新郎家的“亲迎”方式,但面临传统习惯的阻力难以实行,于是将“男归女家”方式与“亲迎”方式相结合,创造出了折中的“半亲迎”方式: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后只住两天,第三天即带领新娘返回新郎家。其后“半亲迎”方式成为朝鲜民族的主要婚娶方式。中国朝鲜...
查看更多
汉族传统婚俗(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2018.12.14
汉族传统婚俗(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珠海市 汉族传统婚俗源远流长,《礼记·昏义》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数千年来,汉族婚礼一直被视为儒家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周代起,“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成为一种规范性的习俗,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婚姻生活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六礼”从根本上宣告消歇,但在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六礼”习俗及其他传统婚俗的遗存,为...
查看更多
汉族传统婚俗(宁海十里红妆婚俗)
2018.12.14
汉族传统婚俗(宁海十里红妆婚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海县 汉族传统婚俗源远流长,《礼记·昏义》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数千年来,汉族婚礼一直被视为儒家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周代起,“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成为一种规范性的习俗,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婚姻生活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六礼”从根本上宣告消歇,但在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六礼”习俗及其他传统婚俗的遗存,为...
查看更多
汉族传统婚俗(孝义贾家庄婚俗)
2018.12.14
汉族传统婚俗(孝义贾家庄婚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孝义市 汉族传统婚俗源远流长,《礼记·昏义》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数千年来,汉族婚礼一直被视为儒家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周代起,“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成为一种规范性的习俗,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婚姻生活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六礼”从根本上宣告消歇,但在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六礼”习俗及其他传统婚俗的遗存,为...
查看更多
1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