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葛渔城重阁会)
2018.12.14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葛渔城重阁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宽城背杆)
2018.12.14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宽城背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
查看更多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隆尧县泽畔抬阁)
2018.12.14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隆尧县泽畔抬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隆尧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
查看更多
青海湖祭海
2018.12.14
青海湖祭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青海湖祭海是环青海湖地区规模最大的一种民间祭海活动。祭祀青海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唐天宝十年(751)正月朝廷在敕封东南西北四位海神时,将西海海神封为广润公并遣使礼祭,青海湖祭海活动由此延续下来,至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 青海湖祭海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在海滨搭建煨桑台,点燃松柏枝,由喇嘛诵经,藏、蒙古等族群众投献哈达、白酒、五色粮食、酥油炒面等祭品,向空中抛洒纸风马“隆达...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澳门哪吒信俗)
2018.12.14
民间信俗(澳门哪吒信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澳门哪吒信俗以崇尚和颂扬三十三天哪吒太子的刚武神勇、驱除邪疫以保平安为核心内涵,以柿山哪吒古庙、大三巴哪吒庙为主要活动场所。除常年不间断的日常祭祀活动外,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这两座哪吒庙会联合举行开印仪式、建醮祈福、哪吒太子乘銮舆出巡等一系列活动,为哪吒太子贺诞。 澳门柿山古庙以哪吒太子为主祀神,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当时澳门柿山一带的村童常与一名陌生孩童一同玩耍,此孩童身着肚兜,梳着丫髻。尽管当地山坡陡斜,但玩耍期间从未发生意外。一日,该孩童突然与...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黄大仙信俗)
2018.12.14
民间信俗(黄大仙信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黄大仙信俗源于浙江金华地区,传承自广东珠江三角洲,是围绕崇奉黄初平仙师形成的民间信俗活动。黄大仙即道教仙真黄初平,其事迹载于东晋葛洪《神仙传》。从东晋至1949年,他在浙江金华地区被尊为道教灵仙、救病之神、晴雨之司,形成传统神仙信俗。明清之际,黄大仙信俗传入岭南,清末流布于广东多地,1901年至1915年前后传至香港。1921年创办的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继承了岭南黄大仙信俗道统,体现了内地传统文化对香港文化的影响。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黄大...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
2018.12.14
民间信俗(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莲花山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南部张家塬乡折腰沟村,距县城约90公里,海拔约1800米。其北与罗山相望,南有群峰簇拥,重峦叠嶂,山势雄峻巍峨。因宗教建筑群呈零散又相对集中的态势流布于莲花山主峰,远远望去,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而得名“莲花山”。莲花山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且闻名遐迩。据史料记载,彼时青苗水会兴盛,香客多达十万人。后曾一度中断,1983年得以恢复。 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于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开启,正会为期三日,是一项融宗教与民俗为一体,旨...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岷县青苗会)
2018.12.14
民间信俗(岷县青苗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岷县青苗会是流行于甘肃省岷县锁龙乡部分村社的神灵祭祀活动。五大会的总庙位于锁龙乡赵家庄,当地人称其为“月楼滩庙”。庙中供奉着两位善神,即九天圣母京华娘娘和九天圣母京皇娘娘。相传,这两位娘娘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出生,在明万历年间(1573年)获加职。到了适婚年龄,她们因不满家中指定的婚姻而离家出走,最终在锁龙的梳发台显神,成为锁龙五大会所尊崇的善神。 岷县青苗会主要由“坐床”“取水”“坐庙”等环节构成。“坐床”环节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至六月十二日举行...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迎城隍)
2018.12.14
民间信俗(迎城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陕西省西安市的迎城隍习俗起源于周代冬季报赛祭祀水墉神,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城隍神是我国原始信仰中的自然神之一,较早记载于《礼记・郊特牲第十一》。在古代,有水的城堑被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被称为“隍”,“城隍”一词泛指城池。城墙与城壕在保护一城百姓安全方面功绩显著,因此水墉神逐渐升格为城市的守护神。 西安城隍庙主要供奉的是汉初营救刘邦的纪信将军。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高帝纪第一上》以及地方相关资料中均有记载。据《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梅里神山祭祀)
2018.12.14
民间信俗(梅里神山祭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祭山是我国藏族居住区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习俗,其核心为神山信仰。云南省德钦县境内的卡瓦格博雪山(即人们熟知的梅里雪山),是滇藏界山怒山山脉的主峰。它是藏族居住区四方神山中位于南方的主神山,称作“绒赞卡瓦格博”,在古老苯教经典中位列世界二十四克聂神山之一,因此也被称作“乃钦卡瓦格博”(“乃钦”意为圣地,卡瓦格博雪山被认为是藏传佛教本尊胜乐金刚在世间显现的坛城,也就是胜乐金刚圣地)。 苯教文化时期,转山(也称“转经”)习俗兴起。藏传佛教兴起后,转山朝拜活动的内容...
查看更多
1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