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黄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9年生,安徽芜湖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庐剧代表性
传承
人,安徽省合肥市庐剧院副院长,国家二级演员。黄冰1971年考入合肥市庐剧团任演员,师承庐剧名家孙邦栋先生,主工小生。其表演成熟,技艺和功底扎实,声腔洪亮圆润,真假声运用自如,既继承庐剧传统特点,又有新意和突破。代表作品有:《恩仇记》《十五贯》《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查看更多
汪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剧代表性
传承
人,一级演员。汪琴1956年考入扬州市人民扬剧团学艺,1960年调入扬州专区扬剧团(现为扬州市扬剧团)工作至退休。师从华素琴,功底深厚,戏路宽广,善于塑造各种不同类型人物,个性鲜明。代表作品有:《审土地》《血冤》《皮九辣子》《玉蜻蜓》《瞎子算命》《杜鹃山》《恩仇记》《王宝钏》等。
查看更多
李开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9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剧代表性
传承
人,一级演员。李开敏1953年进入邗江县柳村扬剧团,1960年以后进入扬州市扬剧团工作。1956年在南京拜高秀英为师,在继承高派唱腔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唱腔圆润甜美、刚柔相济,表演朴实大方而又细腻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秦香莲》《蝶恋花》《玉簪记》《恩仇记》《白蛇传》《玉蜻蜓》《婆媳泪》《盛世女丐》等。
查看更多
尹斯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1年生,上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剧代表性
传承
人。尹斯明出身于“苏滩”世家,自幼随父尹仲秋学艺,年轻时在上海演唱“苏滩”颇有影响。1951年参加上海市民锋苏剧团(省苏昆剧团前身),是苏剧建团的创始人之一,并一直担任主要演员,为苏剧第一代传人。20世纪50年代随剧团落户苏州。初工旦行,后改小生,1956年又改老生,新创很多苏剧女老生唱腔,解决了苏剧老生曲调较弱的问题,并为多部苏剧作曲、谱唱腔。代表作品有:《汉宫秋月》《珍珠塔...
查看更多
蒋玉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2年生,2008年去世,江苏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剧代表性
传承
人,一级演员。蒋玉芳1934年拜师尹仲秋学苏滩,专工小生。1951年参加上海市民锋苏剧团(省苏昆剧团前身),是苏剧建团的创始人之一,并一直担任主要演员。她擅长吸收各兄弟剧种的曲调以丰富苏剧唱腔,成为苏剧小生艺术的奠基者。代表作品有《花魁记·醉归》等。
查看更多
陈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生,浙江嘉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
传承
人,一级演员,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陈瑜1960年进入上海黄浦区艺校沪剧班学习,师承石筱英,1972年进入上海人民沪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其表演富有激情,擅长塑造当代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她创造了当代沪剧舞台新的艺术流派“陈派”,代表作品有《半把剪刀》《上海老师》等。
查看更多
王盘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3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
传承
人,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盘声14岁时师从陈秀山学习沪剧,他十分重视研究沪剧传统戏的唱腔特点,博采众长,吸收各流派艺术精华,并根据自己的嗓音和声腔进行演绎。他的演唱,讲究咬字吐字的力度和清晰度,板眼节奏明快,音色甜糯,韵味醇厚,动作潇洒自如,风度大气飘逸。代表作品有:《陆雅臣》《刘志远敲更》《碧落黄泉》等。
查看更多
马莉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9年生,江苏常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
传承
人,曾任上海沪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马莉莉1961年入杨浦区戏曲学馆沪剧班,毕业后进爱华沪剧团任演员,1973年进入上海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工作至今。她在表演上受凌爱珍、韩玉敏影响较大,后又得到沪剧名家丁是娥、石筱英等前辈辅导,唱腔自成特色,创立了沪剧新流派“马派”。其表演稳重大气、端庄大方,唱腔甜美动听,善于塑造各种类型...
查看更多
杨飞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3年生,2012年去世,浙江慈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
传承
人,一级演员。杨飞飞原名翁凤清,12岁学演文明戏,1938年入婉社儿童申曲班,拜丁婉娥为师,改唱申曲(即现在的沪剧)。1942年进文演剧团,1949年与赵春芳、丁国斌等组建勤艺沪剧团并任团长,“文革”后重建宝山沪剧团,先后担任团长、顾问。她表演情感真挚,擅演悲剧,创造了以宽厚洪亮、朴实柔和为主要特色的“杨派”唱腔。她最有代表性的唱段是《妓女泪》中的“金媛自叹...
查看更多
张桂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2年生,浙江萧山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
传承
人,一级演员。张桂凤是越剧“张派”创始人,1936年入招龙桥科班学戏,师承邢胜奎,1945年在上海加入袁雪芬、范瑞娟领衔的雪声剧团,1947年加盟范瑞娟、傅全香领衔的“东山越艺社”。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越剧团、上海越剧院演员。张桂凤的表演刚劲质朴,在表演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代表作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二堂放子》等。
查看更多
1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