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医诊法(朱氏推拿疗法)
2018.12.14
中医诊法(朱氏推拿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朱氏一指禅推拿疗法由上海嘉定黄墙中医世家六世医朱春霆先生创立,其子朱鼎成先生衣钵相传。 朱氏一指禅推拿是近代中医推拿最著名的流派之一。其根基为中医巨著《黄帝内经》和达摩所创“一指禅推拿”,其手法有推、拿、按、摩及推摩等十余种,一指禅推法为其精华;“以指代针”、“内病外治”为其特色;其“万法归一”、“经络诊治”、“柔和舒适”的理念和疗法在诊治脾胃病、小儿麻痹症、头痛、月经不调、小儿发育不良、颈椎病、骨关节炎等...
查看更多
中医诊法(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
2018.12.14
中医诊法(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平遥县 道虎壁王氏妇科起源于宋金、元时期,相传29代延续八百余年。现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道虎壁村,距离古城2.5公里。王氏妇科主治妇女胎前产后,月经不调,久婚不孕,崩漏带下,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上环后引起的腰困、出血淋漓不断等妇科疑难杂症。 对中药材的选用、加工炮制,丸、散、膏、丹的制作均采用日晒、露炼上糖、酒制、醋泡、盐泡、蒸、晒、蜜制等技艺,技术操作全凭经验掌握。王氏妇科家族中铭刻史册的著名医生有:始祖王厚...
查看更多
中医诊法(葛氏捏筋拍打疗法)
2018.12.14
中医诊法(葛氏捏筋拍打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海淀区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以手指捏揉和用拍子拍打身体特定部位的经脉筋腱,以行气活血、调理脏腑,而达到强筋健骨、调和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其理论源自我国传统医学的经筋学说,治疗技术则滥觞于我国古代的“导引按跷”之术。此疗法发端于清末,五代相传,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葛氏家族原籍山东蓬莱,祖辈因闯关东定居于辽宁锦州,第一代创始人葛献宝在山东悬壶济世,始创“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传至第三代葛长海,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
查看更多
中医诊法(王氏脊椎疗法)
2018.12.14
中医诊法(王氏脊椎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西城区 王氏脊椎疗法是清代皇宫御医治疗脊椎、脑疾的一种传统中医保健疗法。它综合了传统中医内病外治、祛邪扶正的方法,调动人体自身修复机能的作用,是防、治一体化的中医保健疗法。 王氏脊椎疗法起源于清代顺治(1644—1661)年间。当时民间中医王汝清从军医治箭伤,由于其疗效高而留在宫中成为御医。乾隆年间,王汝清的后代王昭恩又被召入宫中成为御医。清末时该疗法散落民间。民国后,王氏传人继续行医,其疗法始终未断传承,目...
查看更多
中医诊法
2018.12.14
中医诊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诊法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中医诊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辨别证候,对疾病作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中医学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诊断疾病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实物,体现了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 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鹊)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黄帝内经》根据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理论...
查看更多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
2018.12.14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的一种医学知识。中医生命与疾病的知识起源于传说中的远古黄帝、岐伯时代,以《黄帝内经》为标志的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体系的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疾病与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则治法、五运六气等内容。 中医学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生命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等外界环境...
查看更多
古建筑修复技艺
2018.12.14
古建筑修复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塔的木匠,五屯的画匠”,这是流传于大西北的一句民谚。永靖白塔木雕古建筑修复技艺是融合传统工艺与地域特色,展现西北建筑风格与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流布于永靖县三塬镇,岘塬镇,盐锅峡镇新源村、朱王村、陈家村,西河镇沈王村、红庄湾村,杨塔乡等地。 永靖白塔乡自古出工匠。千百年来,甘、青、宁、新、川、陕、藏、蒙等地的名刹古建,白塔乡匠人多参与其中,如青海塔尔寺,四川拉茂寺,新疆督统署,甘肃五泉山、拉卜楞寺等,千百年幸存下来的都成了省级、国家级文物...
查看更多
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2018.12.14
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庐陵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庐陵工匠以木材为主要建材,通过精湛的木工技艺构建既实用又美观民居的传统手工技艺,发源并流布于江西吉泰盆地,因江西省吉安市及其周边地区古称“庐陵”而得名。 庐陵传统建筑以天井院式的建筑布局、鹊巢宫式屋顶、清水砖的马头墙、鎏金木雕装饰的木构架等闻名于世。其营造技艺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营造组织与流程、样式与构造、手工操作技巧等。在营造前期,一般由木作作头与东家商量决定建筑的形制、样式。在营造过程中,一...
查看更多
古戏台营造技艺
2018.12.14
古戏台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江西省乐平市发源的传统戏台营造技艺,流布于江西省东北部腹地,如乐港镇塔瑞村、袁家村,双田镇横路村、龙珠村,涌山镇涌山村、车溪村,镇桥镇浒崦村、坑口村,众埠镇界首村、张家村等地的传统戏台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址、画图、选料、建造、装饰等内容。 乐平传统戏台采用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建筑结构,木架承重,砖墙围护。柱间用几层穿枋连系,再以叉手、戗杆、牛腿、雀替、斜撑等构件辅助,形成受力合理、结构稳固的木构架体系。戏台的形制、样式由宗族村民和主持共同确定,掌墨木工师傅负责...
查看更多
传统造园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
2018.12.14
传统造园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扬州园林营造技艺是一门以建筑为主体表现形式,结合叠石,辅以植物及理水,科学配置,精心组合,构建诗画、最宜人居环境的综合艺术。扬州园林营造技艺综合了南北特色,自成一格,并日趋成熟,流布于以扬州为中心的苏北大部及苏南宁、镇两地和安徽省南部。 扬州营造的传统园林,以宅、园结合,在建筑上有其特殊的成就与风格。其中,营造的宅园精选材质,精工细作,不仅追求整体效果,而且在细微之处亦尽雕琢之能,建筑中复道回廊、花窗雕饰、磨砖对缝墙等,无不表现出扬州造屋之工的精致。扬派叠...
查看更多
1
1272
1273
1274
1275
1276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