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陶瓷微书
2018.12.14
陶瓷微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微书,即微型书法,艺人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凭借裸眼视力进行书写的古老艺术品类,字体以小称奇。陶瓷微书,是创造性地将微型书法与彩瓷艺术相结合的传统技艺。陶瓷微书的传承发展核心地区为广东省汕头市,重点流布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珠海市等地。 陶瓷微书创作过程中,艺人在瓷器上书写针头大小的汉字,依据不同器型构图设色,或以字组画,或以字配画,远观是画,近看是字,相映成趣。讲求选用与表达内容意境相近的瓷板、瓶、盘、壶、盅。根据作品的艺术形态与载体材质,选用狼毫、羊毫混...
查看更多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是流行于广东省潮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以特殊的陶瓷颜料在花瓶、笔筒、挂盘、瓷板画等瓷器上彩绘,并进行烧制的陶瓷制作技艺,流布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县、饶平县,梅州市大埔县、高陂县等地。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以彩绘闻名于世,题材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图案类等,表现形式有诗画、开光、满彩、金地万花、图案花边、通景式等。所绘器具主要是白胎瓷器,所用毛笔种类近二三十种,如眉笔、洗笔、苔笔等,辅助工具为铁笔、竹笔、棉球、海绵、擂槌及擂钵等。潮...
查看更多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绞胎瓷又名“透花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瓷泥采用绞胎手工技法相间糅合制胎成型、焙烧而成。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源于唐、兴于宋,在河南省焦作市世代相传,因主要产于焦作市当阳峪窑群区域,故而得名。目前主要流布于焦作市修武县、山阳区及周边地区。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以太行山特有的矸石为制瓷原料,有选土、炼泥、调色揉泥、制胎(拉坯、编花、贴片、镶嵌等)、修胎、荫干、打磨、施釉、焙烧等30多道工序。因瓷器花纹由胎而生,内外相通,里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复制,也被...
查看更多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是指起源、传承与发展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华镇及周边地区的陶瓷制作技艺。登封窑的核心窑场主要包括以生产珍珠地划花闻名的告成镇曲河窑,以宣化镇前庄窑(神前窑)为中心的隋唐、宋、金、元时期白瓷窑址群,以白坪乡程窑为中心的宋、金、元时期钧瓷窑址群等。 登封窑制品的器形有碗、盘、瓶、罐、盆、执壶、盏托、枕、像生动物和侍女俑等多种形态。烧制技艺的流程有原料选取、釉料加工、练泥、成型、化妆、装饰、施釉、装烧等。全程湿坯作业,一次烧成。窑炉以堰壁窑、馒头窑为...
查看更多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约8公里。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此地的窑口得名“吉州窑”。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是在吉州起源、传承与发展的制瓷和烧造工艺。 吉州窑彩绘瓷以含蓄秀丽、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彩绘瓷史上独树一帜。剪纸贴花工艺创烧于南宋,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为单色剪纸,直接把剪纸纹样贴于器物坯胎上,再施上一层釉,待釉干后剔掉剪纸纹样,就得到釉色与胎色相对的图案。另一种是双色剪纸,是将剪纸纹样直接贴在已上过含铁量高的底釉器上,再薄施一层含铁...
查看更多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是指产于古代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附近),以本地的粉砂岩红色粘土为主的传统陶瓷制作和烧成的窑系技艺。历史上,婺州窑广泛流布于浙江省中部的金华市、衢州市一带地区,其烧成的瓷器统称为“婺州窑”。 婺州窑成品主要包括釉下褐彩瓷、上化妆土瓷、乳浊釉瓷、彩绘瓷等几十种釉色瓷。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所用原料就地取材,配比精细,烧制工序繁复。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配制、拉坯利坯、装饰刻画和施釉烧制等多个环节,从配料到烧制严格遵守传统的规制,每道工序和工艺对艺人...
查看更多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邢瓷因窑口产地在古代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附近)而得名,邢窑陶瓷烧制技艺是指源于邢窑而产生、传承、发扬的陶瓷制作工艺。历史上,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存在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的中南部地区和内丘县中北部,近些年,内丘县和邢台市区也开始烧制邢瓷。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复杂,分为化妆白瓷、透影白瓷制作,亦有刻划花、雕塑、印花、贴花装饰工艺,三彩品种烧制技艺,以及匣钵烧瓷技艺。邢窑烧制技艺采用大比例硬质原料(长石、石英石等)降低含铝较高的高岭土含量,坯料配制合理,含铁量低。利用...
查看更多
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营造技艺)
2018.12.14
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维吾尔族阿依旺赛来民居主要分布在沿塔里木盆地沙漠边沿的城镇和农村,特别是塔里木盆地沙漠南沿的于田、墨玉、民丰、皮山、和田、莎车、喀什等地。 阿依旺赛来是和田维吾尔族典型民居建筑形式,“阿依旺”是指房顶中间凸出的方形的建筑,含有明亮、透风的意思;“赛来”是指这种建筑里的客厅或招待客人的地方,整体建筑称为“阿依旺赛来”。 阿依旺中的空间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敞开的庭院空间和封闭的居室空间...
查看更多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2018.12.14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系流传于重庆主城以及部分区县的传统建筑技艺。它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多数修建于南宋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吊脚楼因地制宜而建,以房屋撑柱悬空不落地为主要特征。吊脚楼立于平地,吊脚半边楼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后半边靠岩着地,前半边以木柱支撑,楼屋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建成。坡面开成上下两级屋基,下级竖较长柱,上级竖较短柱,使前面半间楼板与后面半间地面平行,形成半边楼。木...
查看更多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2018.12.14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永顺县 湖南省永顺县土家族吊脚楼(又称“转角楼”)建造技艺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被专家学者称为古建筑的“活化石”。 转角楼的建造,源于春秋战国,兴盛于唐宋,彭氏政权统治湘西后,转角楼开始全面发展。清雍正年间解除梁柱、盖瓦之禁,转角楼又广泛流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居住条件有较大发展,转角楼的建造技艺达到顶峰。但是,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转角楼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传承区域及...
查看更多
1
1275
1276
1277
1278
127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