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蚕丝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2018.12.14
蚕丝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当地出产的清水丝绵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这里已家家户户种桑养蚕。到唐代开元年间,余杭清水丝绵远近闻名。这种丝绵具有色泽洁白、厚薄均匀、质地柔韧等优点,因而被朝廷列为贡赋。南宋时期,余杭丝绵冠于全浙。清代以后,清水丝绵名声更大,康熙年间曾远销日本。民国时期,余杭“老恒昌”清水丝绵更是享誉国内外。1929年,余杭清水丝绵在西湖博览会荣获特等奖。 余杭清水丝绵以水...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2018.12.14
蚕丝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湖州市 浙江省湖州市双林绫绢传统织造技艺源远流长,绫绢是绫与绢的合称,“花者为绫,素者为绢”。据记载,东晋时双林已盛产绫绢。太元年间(376—396),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出任吴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时就曾以白绢书写。南北朝时期的宋代(420—479),双林绫绢已闻名于世,远销林邑(今越南)、扶南(今柬埔寨)、天竺(今印度)、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等十多个东南亚国家。至唐代,双林镇绫绢被列为贡品,并远销日本。据《吴兴县...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杭州织锦技艺)
2018.12.14
蚕丝织造技艺(杭州织锦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织锦是以杭产桑蚕丝为原料,以吉祥图案、名人书画为表现对象,在特制的提花织锦机上以手工织造而成的。杭州织锦历史可追溯至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缪在杭州设立了官营丝绸作坊“织室”。明清“杭州织造局”是三大官办织造机构之一,产品专供宫廷使用。 杭州织锦有58道传统手工织锦工序,五彩锦绣织锦的织纹穿吊装造法以及盘梭(纬)法、换道(纬)法、抛梭(纬)法、通经回纬挖花法等织锦工艺技法均为杭州织锦特色。杭州织锦工艺分为装饰织...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
2018.12.14
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因产于湖州市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辑里村自元末成村,便产湖丝。有明代史料书:“天下蚕桑之利,已莫胜于湖,而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 辑里湖丝的制作技艺,以辑里村为中心,主要分布在练市、善琏、双林一带的农村。自从机器化缫丝问世后,南浔农村的传统手工缫丝,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便逐渐开始消失。 辑里湖丝的蚕种,选用自育“莲心种”,又称“湖蚕”,品种优良,特适于缫制...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潞绸织造技艺)
2018.12.14
蚕丝织造技艺(潞绸织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潞绸织造技艺是山西省特有的蚕丝织造技艺。这一技艺主要流布于晋城市的高平市、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和长治市的长治县、屯留县等地,以高平市的王降、南沟、南王庄、南朱庄、大冯庄、小冯庄等村庄为核心区。 潞绸织造工艺用拈丝作经线,用不同拈向的合股丝作纬线,织成较薄的、皱缩的平面绉纱,还可以织出光如镜面且有花卉状的绫,突出的品种有妆花、彩织锦纹,颜色主要有红、黑、黄、蓝等,既有红蓝的鲜明对比,也有黑灰的相近之色。潞绸织造工艺流程分为原料分档、浸渍泡丝、缫丝、络丝、整...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
2018.12.14
传统棉纺织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肥乡县 我国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后,中国纺织业即由麻纺转为棉纺。到元代,在黄道婆纺织技术改革的影响下,河北魏县、肥乡县等地的纺织业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用土布裁制的衣被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河北省魏县的传统纺织技术工艺比较繁杂,包括搓花结、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十二道工序。决定纺织布条格、花纹的关键工序是经纬色线的设计排列和缯的确定。缯有二页缯...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
2018.12.14
传统棉纺织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魏县 我国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后,中国纺织业即由麻纺转为棉纺。到元代,在黄道婆纺织技术改革的影响下,河北魏县、肥乡县等地的纺织业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用土布裁制的衣被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河北省魏县的传统纺织技术工艺比较繁杂,包括搓花结、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十二道工序。决定纺织布条格、花纹的关键工序是经纬色线的设计排列和缯的确定。缯有二页缯...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
2018.12.14
传统棉纺织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 我国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后,中国纺织业即由麻纺转为棉纺。到元代,在黄道婆纺织技术改革的影响下,河北魏县、肥乡县等地的纺织业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用土布裁制的衣被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河北省魏县的传统纺织技术工艺比较繁杂,包括搓花结、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十二道工序。决定纺织布条格、花纹的关键工序是经纬色线的设计排列和缯的确定...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南通色织土布技艺)
2018.12.14
传统棉纺织技艺(南通色织土布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通市 江苏省南通市,滨江濒海,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自明代起就是中国著名的棉产区。数百年来,当地农民男耕女织,“家家习为恒业”,史有“木棉花布之产甲诸郡”之称。 19世纪末,南通色织土布以其精湛的手工织造、独特的工艺印染以及粗厚坚牢、经洗耐着的特性享誉海内外,成为地方一大特产。20世纪初,南通色织土布获得空前发展。农村专业土布织户十余万户,从业人员达百万众,土布年总销量达1700万匹。南通成为历史上继松江之后...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余姚土布制作技艺)
2018.12.14
传统棉纺织技艺(余姚土布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余姚市 余姚曾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基地,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称“浙花出余姚”,民国时期浙棉又称“姚花”。余姚土布自南宋后以此为主要原料,因历史悠久、工艺细致、花色繁多、实用美观、用途广泛而闻名全国。 余姚旧属绍兴(会稽)越地,故余姚土布又史称“越布”。南宋前余姚土布以麻、葛为原料,《后汉书》载余姚土布(越布)为东汉贡品。余姚一直有着土布的传统,《余姚六仓志》载“明季清初,服尚布素,平民不论贫富,皆衣粗布,贵族亦不...
查看更多
1
1276
1277
1278
1279
1280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