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8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一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2018.12.1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临沧市临翔区的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青华村、忙令村、勐旺村、勐准村、后寨村、忙巩村等村寨。制作象脚鼓的历史约五百多年。擅长制作象脚鼓的民间艺人近20人,其中代表性人物有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的俸传诗等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体现了象脚鼓发明初期的图腾崇拜。白象是傣家的吉祥物,傣家人将传达吉祥声音的鼓制成白象腿一样形状的象脚鼓,是傣族追求真善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
查看更多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扎念琴制作技艺)
2018.12.1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扎念琴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扎念琴制作技艺是藏族传统六弦弹拨乐器扎念琴的手工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在广大藏族居住区也有流传。西藏自治区拉孜县素有“堆谐之乡”的美誉,扎念琴在民间普及率较高,扎念琴制作技艺流传较广。 扎念琴是藏族传统歌舞“堆谐”中不可或缺的弹拨乐器,琴身为木制,由形似横剖的葫芦状共鸣箱、细长的琴杆、弯曲成半圆形的琴头和琴弦、琴马、弦轴、拨片及挎带等组成。琴头由白桦木制作,具有较高的声音弹性、指板光滑和换指清晰等特点;共鸣箱正面蒙皮以山羊皮(绵羊皮)制作,具...
查看更多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2018.12.14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通州区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手工技艺,主要使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花丝镶嵌工艺复杂,大致可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种手法,技艺精湛,造型优美,花样繁多,具有传统的艺术特色。花丝镶嵌产品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花丝,即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工艺品;二是镶嵌,即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刻图案,镶以宝石、珍珠。 花丝镶嵌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即已...
查看更多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2018.12.14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手工技艺,主要使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花丝镶嵌工艺复杂,大致可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种手法,技艺精湛,造型优美,花样繁多,具有传统的艺术特色。花丝镶嵌产品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花丝,即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工艺品;二是镶嵌,即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刻图案,镶以宝石、珍珠。 花丝镶嵌历史悠久,早在春...
查看更多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2018.12.14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金漆镶嵌是中国传统漆器工艺的重要门类,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北京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漆器产区,官府手工艺作坊如元代油漆局、明代雕漆工场果园厂及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兴起,为北京漆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北京金漆镶嵌从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等许多方面都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的漆器制造艺术。 北京金漆镶嵌髹饰工艺繁多,题材广泛,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其中的镶嵌类产品层次清晰,玲珑剔透;彩绘类产品色彩艳丽,灿若锦绣;雕填类...
查看更多
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2018.12.14
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 徽州漆器早期主要产于安徽省歙县、岩寺(现徽州地区)等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的螺甸漆器至宋代已相当成熟,被誉为“宋嵌”。菠萝漆产品在南宋曾被用作贡器。明清两代,漆器工艺空前发展,雕漆、漆画、金漆、雕填、戗金、螺甸、百宝镶嵌等争奇斗艳,蔚为大观。明代徽州漆工黄成总结漆器制作经验,著成《髹饰录》一书,这是中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漆工专著。此书还通过文化交流远传日本,对日本的民间手工艺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
查看更多
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
2018.12.14
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 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发展于秦汉,鼎盛于隋唐,延续至宋和明清时期,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重庆漆器制作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透明漆、黑推光漆、厚料漆、明光漆等各种髹饰技艺,产品可按用途分为生活、娱乐、装饰、旅游、收藏和兵器等六大类约数百个品种。其工艺复杂精巧,有制胎、髹漆、打磨等数十种,还有独创的研磨彩绘、蛋壳镶嵌、金银粉分光等特殊技法。重庆漆器产品曾出口到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并多次赴欧洲、美洲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还被当作国礼赠...
查看更多
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技艺)
2018.12.14
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新绛县 剔犀,为雕漆工艺之一。雕漆始于唐代,剔犀定型于宋代,其名称见程大昌《演繁露》等史籍。明代我国漆工唯一专著《髹饰录》也提及剔犀。我国著名学者王世襄等认为,剔犀主要产于山西省新绛县。 剔犀是将朱、黑、黄等两种或三种色漆,在器物表面上有规律地逐层堆积起来,达到一定厚度(约0.3—0.5毫米)后,用“V”形刀雕刻花纹,刀口处可看见不同的色层,与其他雕漆和漆器截然不同。因其花纹刀口侧面处显现如同截开的犀牛皮质的...
查看更多
漆器髹饰技艺(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2018.12.14
漆器髹饰技艺(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鄱阳县 脱胎漆艺系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其漆器以造型新颖、漆面光泽明亮、制作精巧、内壁平滑而著称,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列为“中华三宝”。 鄱阳脱胎漆器起步于先秦,历代传承,到晚清有了重大发展与突破。鄱阳脱胎漆器凝固成形脱胎制模工艺,为脱胎漆器制作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为中国脱胎漆器制作开辟了先河。鄱阳脱胎漆器的制成要经过造胎、上漆、加金属金口、彩绘、打磨、退光检验等工序。漆器的胎质主要有木胎、夹绽胎...
查看更多
漆器髹饰技艺(潍坊嵌银髹漆技艺)
2018.12.14
漆器髹饰技艺(潍坊嵌银髹漆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嵌银髹漆技艺,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手工技艺。它以名贵红木、天然漆和金银丝为主要原料,将传统的雕刻、嵌银、木工技艺有机地融为一体,经精工雕刻、镶嵌而成。 潍坊嵌银漆器的作品造型古朴典雅、珍重高贵,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嵌银艺术采用中国画的白描形式,有山水、花鸟、古装人物和汉代青铜器花纹,其作品洒脱简练、秀美飘逸、流光溢彩。 潍坊嵌银漆器有一套完整复杂的制作工艺:选材、坯...
查看更多
1
1283
1284
1285
1286
1287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