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素食制作技艺(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
2018.12.14
素食制作技艺(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功德林素食有限公司 功德林素食制作起源于寺庙。清代同治年间,庙宇素食逐渐流入社会。1922年,杭州城隍山常寂寺讲经法师维均的弟子以“弘扬佛法,提倡素食,解杀放生”为宗旨,在上海市北京路贵州路口开设功德林蔬食处。以豆腐、菌菇、蔬菜为原料,素食荤烧,即以手工烹饪出形态逼真的“鱼”、“肉”等菜肴。由于制作精良,口味独特,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最初创办时功德林全店面积仅300平方米,1927年移迁至黄河路43号,面积扩大至100...
查看更多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
2018.12.14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安琪食品有限公司 广式月饼又名“广东月饼”,是中国月饼的一个重要类型,因产于广东而得名,主要行销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由于近代广东开放较早,广式月饼最早走出国门,远销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的华侨聚居地,清末民初即已享誉国内外。 安琪广式月饼是广式月饼的重要分支,它起源于清代新会梁氏的“永记饼店”。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其面皮制作、馅料煮制、包馅、烘饼等多道工序均能独树一帜。安琪广式月饼馅料以莲蓉、豆蓉、咸蛋黄为主...
查看更多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2018.12.14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太原市 郭杜林晋式月饼是山西特产,形制古朴,口味醇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以“酥绵、利口、甜香、醇和”而名闻四方。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最早可上溯至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光绪年间,郭杜林月饼已经享誉晋中、太原、大同、临汾等地,成为中秋馈赠的佳品。郭杜林月饼在原料和辅料的选择上异常精心,皮面揉制手法与馅料制作工艺十分独到,烤饼的吊炉形制独特,烘烤温度完全依靠人工控制,烤成后通过窖圈熟藏使月...
查看更多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2018.12.14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淄博市 周村烧饼是山东省周村的地方特产,清末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春秋战国时代,周村属于齐国,商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明代中期,周村已成为山东著名的地方市集,商户集中,繁盛一时。周村烧饼用料简单,只需用面粉、芝麻仁、食糖或食盐即可制成。它以薄、酥、香、脆而著称,“薄”是指烧饼薄如纸片,拿起折叠,会发出“刷刷”之声;“酥”是说烧饼入口一嚼便碎,失手落地即摔成碎片;“香”是说烧饼入口久嚼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无穷;“脆”则与...
查看更多
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2018.12.14
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扬州市 江苏省扬州市富春茶社创建于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以独创的茶点制作技艺享誉国内。2006年12月,富春茶社被商业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它将花卉、茶艺、点心、菜肴结合在一起,让人在闲静雅致的环境中品赏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富春“魁龙珠”茶系富春茶社独家创制,它取浙江龙井之味、安徽魁针(太平猴魁绿茶)之色、福建珠兰之香,以扬子江水沏泡,谓之“一壶水煮三省茶”。此茶澄澈清香,醇正绵和,解渴去腻,堪称茶...
查看更多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
2018.12.14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海人俗称的“小笼馒头”并不是北方人所指的“馒头”,而是有馅的包子。南翔小笼馒头以皮薄、馅大、汁多、形美著称,采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夹心腿肉为馅,并加入肉皮冻等调料调制而成。这一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发源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后又发展到了上海市城隍庙地区,目前遍布上海市乃至江南地区。 南翔小笼馒头是老上海点心的代表,主要品种为鲜肉小笼,近几年又开发出蟹粉小笼、虾仁小笼、干贝小笼和榨菜小笼。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非常讲究,其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
查看更多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2018.12.14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是一种融合传统技艺与创新元素,包含多道工序的传统食品制作技艺,起源于天津市河西区,流布于天津各处,辐射全国。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种类繁多,包括散装麻花如绿豆、黄豆、玉米等多种口味,以及适合送礼的礼盒版,以香甜酥脆、久放不绵而闻名。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具有选料精细、工艺考究的传统,由具有丰富制作经验的师傅选用面粉、植物油和白糖等主料,又加了桂花、芝麻仁、青红丝、闽姜、花生仁等十几种小料,通过手摸、眼看、鼻闻等手段,运用面肥发面、熬糖...
查看更多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
2018.12.14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稷山县 稷山麻花是流行于晋南地区以及陕西西安一带的传统食品,通常分为油酥麻花和普通干麻花。其中,稷山“赵氏四味坊”麻花以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的传统制作技艺独树一帜,享誉秦晋,是稷山麻花的代表。“赵氏四味坊”炸制成的麻花主要有五谷香、爽心甜、到口酥、家常脆四种口感、多种口味。五谷香香久益智,爽心甜甜而不腻,到口酥酥中有绵,家常脆脆而有筋。 “赵氏四味坊”麻花的制作要经过培养酵块、掺水和接面、按比例分接面、掺水和...
查看更多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2018.12.14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和平区 狗不理包子为天津名优食品“三绝”之首,系用水馅半发面制作,状若凝脂,形似菊花,口感鲜香不腻,在大江南北独树一帜。它在制馅、和面、揉肥、擀皮、捏包、上灶等各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操作方法。和面时水温要根据季节来变化,一般情况下用温水,采用“一拱肥”的方法。揉好后放一会儿,发酵后即用。死面起“骨头”作用,发面起“肉”的作用,这种面的优点是不透油,有咬劲,面皮光泽度好,软硬兼备。擀皮时要求达到薄厚均匀、圆,大小适当。每...
查看更多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
2018.12.14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晋韵楼 山西面食历来在全国备受赞誉,有“中国面食在山西”之说。普通的面团在山西人手中可以做出近百种花样,显示出浓厚的地方特色。抿尖面和猫耳朵都是山西面食的重要品种。 抿尖面约在民国年间开始流行于太原郊区,系用豌豆和小麦合成的豆面制作而成。制作时先在和好的豆面团中加水,使呈软糊状,然后放置在密布筛孔的木制抿尖床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拐,通过筛孔将糊状豆面抿(刷抹)到沸水锅里,煮熟后用笊篱捞入碗中即可食用。食时...
查看更多
1
1284
1285
1286
1287
1288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