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牛羊肉烹制技艺(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
2018.12.14
牛羊肉烹制技艺(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鸿宾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鸿宾楼开业于清代咸丰三年(1853),是一家主营清真风味菜肴的老店,原址设在天津,1955年迁入北京经营。 清代宫廷以高档次的全羊席招待信仰伊斯兰教的宾客。清末民初全羊席盛行于市肆酒楼,鸿宾楼的名厨宋绍山等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丰富完善,创制出有120道菜肴的特色宴席。全席以羊为主料,因材施艺,结构完整,布局缜密,且有循章扣法之功。鸿宾楼全羊席烹饪手段丰富,将传统技法发挥得淋漓...
查看更多
牛羊肉烹制技艺(北京烤肉制作技艺)
2018.12.14
牛羊肉烹制技艺(北京烤肉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烤肉主要包括“烤肉季”的烤羊肉和“烤肉宛”的烤牛肉,这两家的烤肉制作工艺代表了北京烤肉的最高水准。北京烤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用料讲究,技艺精湛,在北京乃至中国烹饪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烤肉是北京独具特色的风味菜品,制作时先将切好的牛、羊肉片加以腌渍,而后置于特制的圆形铁盘(又称“炙子”)上进行烤制。北京烤肉起源于明代宫廷,当时称为“吃炙羊肉”,其后流传至民间,在市井中盛行起来。 “烤...
查看更多
牛羊肉烹制技艺(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
2018.12.14
牛羊肉烹制技艺(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月盛斋创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创始人为马庆瑞。因店址选在北京前门箭楼西月形墙路南,又系于回族斋月期间开业,故取名“月盛斋”,寓意月月兴盛。月盛斋以酱羊肉和烧羊肉而闻名一时,在北京清真食品行业具有很高的地位。 月盛斋熟肉制作工艺分酱制和烧制两大类,在吸收宫廷酱肉技术和民间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又引入传统中医的养生理论及相关医药知识,制作中使用二十多种既能调味又有药用价值的香料,做...
查看更多
牛羊肉烹制技艺(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
2018.12.14
牛羊肉烹制技艺(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冠云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 平遥牛肉是山西省平遥县独具地方风味的肉食产品,以色、香、味而享誉全国。这种牛肉颜色红润鲜亮,肉质细软绵嫩,味道清香醇厚,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扶胃健脾之功,是中华肉食的上佳产品。 平遥牛肉的产地平遥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地大量饲养和使用耕牛,为牛肉传统加工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相传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即有平遥牛肉加工技师随行,可知当时平遥牛肉已达到了很高水平。明清两代,晋商崛起,平...
查看更多
牛羊肉烹制技艺(烤全羊技艺)
2018.12.14
牛羊肉烹制技艺(烤全羊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阿拉善烤全羊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特有的美味佳肴,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成为阿拉善王府宴席上的珍品。其烤制方法系由蒙古族传统的烤羊技艺发展而来,是游牧民族智慧的产物,在我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阿拉善烤全羊以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它所采用的原料为土种绵羯羊,肉质细嫩而无膻味。燃料则采用当地植物梭梭,火力强而持久,且无异味。全羊烤制时,须使用特制的烤炉和特殊的配料,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
查看更多
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
2018.12.14
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 天福号酱肉铺始创于清代乾隆三年(1738),当时山东大旱,颗粒无收,山东掖县人刘凤翔领着孙子刘抵明逃荒来京谋生,在西单牌楼东北角开了一家酱肉铺,取名“天福号”,寓上天赐福之意。天福号制作的酱肘子香酥可口,品质俱优,吸引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前来光顾。慈禧太后品尝后也大加赞赏,并赐“天福号腰牌”,规定天福号每天凭腰牌定量送酱肘子进宫。自此“天福号酱肘子”成为贡品,名声益振。1993年,“天福号”被...
查看更多
酱肉制作技艺(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
2018.12.14
酱肉制作技艺(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是以精选类原料、特有酱制和固汤技艺为核心的肉食制作技艺,发源于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嘶马河村,在莱芜市区均有流布。 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产品种类繁多,有酱鸡、酱牛肉、酱猪肉、酱猪蹄、酱肠等十几个品种,成品色泽深红,风味特别,鲜中带咸,营养丰富,肉质鲜嫩,低脂肪、口感好。其制作过程较为繁复,从精选上等肉类原料开始,每一块肉都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新鲜无瑕疵。原料加工时,去除杂质,保留精华,为美味打下坚实基础。这一技艺的独到之处在于讲究固汤。所...
查看更多
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
2018.12.14
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的六味斋创建于清代乾隆三年(1738),为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它所生产的酱肉是三晋名吃,曾被当作贡品进献清廷,由此享誉京师。 六味斋酱肉熟而不烂,甘而不浓,咸而不涩,辛而不烈,淡而不薄,香而不厌,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充分体现了中国肉食文化的特点。为保持传统食品的原汁原味,六味斋至今仍完全按照承袭了二百六十多年的传统制法进行生产。其制作工艺包括选料、分割、煮制等环节,煮制时...
查看更多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2018.12.14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都一处老店创建于清代乾隆三年(1738),起初是山西人王瑞福开设的小酒店“王记酒铺”,乾隆十七年(1752)更名为“都一处”,主要经营烧麦。 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都一处形成了一整套精湛的烧麦制作技艺,其中烧麦的擀皮工艺堪称一绝,擀出的烧麦皮每张都是24褶。都一处烧麦品种之多,在全国仅此一家。老店最初以猪肉馅、牛肉馅、素馅和三鲜(猪肉、海参、虾仁)烧麦闻名,随后又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
查看更多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
2018.12.14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佛跳墙”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名肴,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是闽菜的经典。聚春园茶馆坐落在福州市中心东街口,该店创始于清代同治四年(1865),是福建现存年代最长久的历史名店。“佛跳墙”是聚春园的传统名菜,它继承了传统的“佛跳墙”制作工艺,又加以丰富和发展,一直相传至今。 “佛跳墙”是坛煨菜肴的代表,它原名“福寿全”,因当时在聚春园菜馆雅集的文人即兴所赋诗中有“坊启荤春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之句,故更名...
查看更多
1
1295
1296
1297
1298
129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