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泥塑(惠山泥人)
2018.12.14
泥塑(惠山泥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无锡市 无锡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公元前202年置县,1295年升为州。无锡泥人的生产和销售都集中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无锡惠山泥人的制作始于明末,《古今图书集成》有载。清代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惠山泥人手工作坊,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了数十家泥人店、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有名的“泥人街”。20世纪初,惠山镇的泥人店不少于120家,这一状况一直延续至今。 无锡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粗货...
查看更多
泥塑(天津泥人张)
2018.12.14
泥塑(天津泥人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 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技艺高深、触手成像”。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查看更多
竹刻(莆田留青竹刻)
2018.12.14
竹刻(莆田留青竹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莆田留青竹刻是利用薄似纸张的竹皮不同层次的颜色表面,融雕刻书画、诗文、印章、造型于一体的竹刻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留青竹刻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长月久,犹如初熟之樱桃、抛光之琥珀,颇受民众青睐;因格调清雅、技法精湛,常为文人雅士所藏玩,在我国工艺美术界享有盛誉。 福建多丘陵,竹子遍布。福建的兴化(旧时的兴化地区包括莆田、仙游,以及福清南部、惠安北部、永春、德化、永泰的一部分地域)竹刻早在宋明时代就自成流派,当时的雕刻艺术以浅浮雕...
查看更多
竹刻(徽州竹雕)
2018.12.14
竹刻(徽州竹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徽州竹雕是以毛竹为原料,在徽州地区山水环境和区域文化中形成的传统雕刻艺术,是中国竹刻技艺的一个重要流派,流传于今安徽省黄山市(原徽州地区)。黄山市山多岭密,自然环境适合毛竹生长,雕刻出的作品有纤维的变化和色差之美,优美的地域风光,为徽州竹雕提供了雕刻题材。徽州文化造就了一代代文人学者、画坛巨匠和工艺大师,赋予了徽州竹雕丰富的艺术旨趣及审美情趣。明清时期徽州竹雕发展兴盛,有文献记载的代表人物有吴元满、李流芳、程嘉燧、张立夫、李希乔、方洁和程文在等人。 徽州竹...
查看更多
竹刻(江安竹簧)
2018.12.14
竹刻(江安竹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江安县 江安地处川南,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竹类生长。数量、品种繁多的竹类成为当地人赖以生存的资源条件,也为江安竹簧工艺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江安竹簧工艺历史悠久,明代正德年间即已达到兴盛。1915年,江安竹簧作品《花篮》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胜奖,由此开始走向世界,蜚声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江安竹簧工艺进入转折、复兴期,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江安竹簧制品有竹簧、竹筷...
查看更多
竹刻(黄岩翻簧竹雕)
2018.12.14
竹刻(黄岩翻簧竹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黄岩翻簧竹雕是浙江省黄岩地区民间传统的工艺品种,它始创于清代同治九年 (1870),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黄岩是国内最早创制翻簧竹雕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内目前保存这一手工艺流程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翻簧竹雕因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雕刻而得名,亦称“贴簧”、“反簧”。其工艺是将毛竹去青取簧,经过煮、压、刨、晒等工序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配上红木等其他装饰材料,制成花瓶、茶叶盒、笔筒、台屏...
查看更多
竹刻(常州留青竹刻)
2018.12.14
竹刻(常州留青竹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常州市 留青竹刻是江苏省常州地区传统的民间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清末时期,常州留青竹刻即在国内稳占鳌头,独负盛名。近现代以来,常州留青竹刻名家辈出,精品迭现,形成了以徐素白、白士风为代表的两大流派。徐素白在吸收前辈竹刻艺术的基础上,用刻刀再现沪上书画家的名作,将留青竹刻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白士风作品刀法流利,刻工精细,风格古朴淡雅,韵味十足。 常州留青竹刻产品有工艺台屏、工艺挂屏、工艺笔筒和臂搁等...
查看更多
竹刻(无锡留青竹刻)
2018.12.14
竹刻(无锡留青竹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无锡市 无锡竹刻历史久远,技法多样,风格清雅古朴,别具特色。早在明代,无锡籍著名竹刻家张希黄即创立留青浅刻山水技法,在中国竹刻史上起到了垂范后世的作用。清代,竹刻工艺在无锡地区流传不绝,产生了许多重要作品。1915年,无锡籍竹刻家、金石家张瑞芝在无锡市中心复兴路开设“双契轩艺坊”,由吴稚晖题匾。经过长期发展,无锡竹刻由阴文浅刻发展到留青浅刻、薄地阳文、阳文糙地等多种刻法,以精细、古雅、秀丽的艺术特色蜚声于沪宁沿线...
查看更多
竹刻(宝庆竹刻)
2018.12.14
竹刻(宝庆竹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邵阳市 湖南省邵阳市旧称宝庆府,地处湘西南,是湖南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宝庆属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明代编修的《宝庆府志》,曾记载过万历年间宝庆竹刻名师潘一龙及其竹艺作品的情况。清代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了翻簧工艺和翻簧竹刻。以此法制作竹刻时,艺人将竹子...
查看更多
竹刻(嘉定竹刻)
2018.12.14
竹刻(嘉定竹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嘉定区 嘉定竹刻工艺流传于上海市嘉定地区,嘉定位于上海西北部,北依浏河,盛产竹子。嘉定竹刻技艺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朱鹤所创,主要在嘉定县(区)内传承。 朱鹤将书画艺术融入竹刻,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使竹刻成为一门独立的观赏艺术。其子朱缨、其孙朱稚征均继承上辈竹刻技艺,并推陈出新。朱缨的刀法比朱鹤更为丰富,而朱稚征的成就更进一步超过了父祖辈,刀法神妙,风格简洁精雅,古朴淳...
查看更多
1
1345
1346
1347
1348
134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