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谭振山民间故事
2018.12.14
谭振山民间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新民市 谭振山,男,著名民间故事讲述家,祖籍河北,1925年农历十一月十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谭振山的家在法库县、沈阳市新城子区、新民市交界处的最东北端,那里是清咸丰年间的移民村,居民来自山东、河南、河北。谭振山能讲述600个民间故事,内容多为风物传说、鬼狐精怪故事、历史人物传说及生活故事和笑话。这些故事基本通过家族、亲朋传承。谭振山在养育了他的黑土地上生活劳作了80年,在田间、炕头、街口、门前给大家讲...
查看更多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2018.12.14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喀喇沁及东蒙各部的蒙古族较早就定居下来,由游牧转向农耕。在由猎转牧、由牧而农的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里的民众所创造的民间文学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民间文学相比,是独树一帜的,折射着鲜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特色。 以东蒙民间故事为主要样式的口头叙事方式既承继了草原游牧文化的传统,又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了中原汉民族农耕文化的营养,对定居后的农耕生活有全方位、广角度的反映,因而形成了与草...
查看更多
古渔雁民间故事
2018.12.14
古渔雁民间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大洼县 古往今来,辽河口海域的二界沟小镇一直是特殊的打鱼人群体——“古渔雁”的落脚聚集之地。持这一生计的打鱼人没有远海捕捞的实力,只能像候鸟一样顺着沿海的水陆边缘迁徙,在江河入海口的滩涂及浅海捕鱼捞虾。因这一群体沿袭的是一种不定居的原始渔猎生计,故辽河口民间称其为“古渔雁”。 二界沟的古渔雁主要是从华北的冀中、冀东地区通过旱陆和水陆迁徙到此地的打鱼人,他们是古渔雁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与传承者。由于生计的特殊性,古...
查看更多
走马镇民间故事
2018.12.14
走马镇民间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 走马镇是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一个镇子,这里流传着一种由以“走马”(赶马)为职业的人群口头创作并传承的民间故事,人们通常将其称作“走马故事”。走马故事起源的确切年代无从稽考,但走马场建立于明末清初并很快得以兴盛,故事应与之同步发展,其产生形成至少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由于“走马”人群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阅历与常人不同,所以他们创作和讲述的故事显示出某些特点。走马民间故事内容庞杂、类型多样,除了民间传说故事的一...
查看更多
下堡坪民间故事
2018.12.14
下堡坪民间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崇山峻岭间,自古以来,这里富庶稳定,教育文化事业相对兴旺,但交通却十分不便。特殊的地理、经济、文化和历史条件构成了当地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承传的特殊环境,因而民间文化积淀十分丰厚。 据调查,下堡坪乡及周边流传的民间故事有两千多个。这里能讲50个故事以上的有一百多人,其中能讲100个故事以上的有二十多人,能讲200个故事以上的有4人。现年67岁的谭家坪村...
查看更多
伍家沟民间故事
2018.12.14
伍家沟民间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 伍家沟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西部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毗邻丹江库区,素有“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20世纪80年代,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一千多个,民歌千余首,该村因此被相关机构命名为“民间故事村”。 伍家沟民间故事传承状况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文艺界有...
查看更多
耿村民间故事
2018.12.14
耿村民间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藁城市 耿村隶属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属中山国。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于此地。为纪念耿再辰而设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庙会中有唱大戏、说书、担经舞、打扇鼓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表演。20世纪40年代,耿村仅有四百余人,大小店铺、作坊却有一百余家,故有“小村大集”、“一京二卫三耿村”之美誉。外出经商、游历、当兵的耿村人,返乡时带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传说...
查看更多
宝卷(吴地宝卷)
2018.12.14
宝卷(吴地宝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地宝卷是由唐代变文“俗讲”与宋代佛教“说经”演变而成的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的传统说唱表现形式,在长江以南的吴语地区均有流传,在苏州地区主要流布于吴江区同里镇、张家港市凤凰镇、昆山市锦溪镇、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等地,一般在乡村庙会、农家婚庆、寿诞、迁居、婴儿剃头时用方言宣唱。 从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载“近来村庄流俗以佛经插入劝世文、俗语,什伍群聚,相为唱和,名曰宣卷”可见,吴地宝卷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吴地宝卷由上手一人主唱,下手二至八人(连同乐队...
查看更多
宝卷(河西宝卷)
2018.12.14
宝卷(河西宝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张掖市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由唐代敦煌变文、俗讲及宋代说经演变而来,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农村中广为流传。 河西宝卷受话本、小说、诸宫调及戏曲等的影响,内容包含儒、释、道三教教义,还有大量非宗教的民间神话、传说、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多表现惩恶扬善、忠孝仁爱等传统道德教化内容。现已搜集到的河西宝卷达七百种以上,去其重复,得宝卷一百一十篇以上。其中的大多数是从中原传来的,在河西流传过程...
查看更多
宝卷(靖江宝卷)
2018.12.14
宝卷(靖江宝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靖江市 宝卷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经演化而成的一种俗讲文本,明清以来包容进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和社会风俗内容,成为亦圣亦俗、亦庄亦谐、叙事为主、韵散结合的民间文学文体。 宝卷的讲唱曾流布于从甘陕到江浙的广阔地域,尤以长江下游的吴方言区最为盛行,习称“讲经”或“宣卷”,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靖江宝卷旧有文本约一百余种,存世的各类印本、抄本六十多种。全市现有宝卷讲唱艺人一百二十多位,每年做会讲唱宝卷达三千场...
查看更多
1
1482
1483
1484
1485
1486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