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下堡坪民间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崇山峻岭间,自古以来,这里富庶稳定,教育文化事业相对兴旺,但交通却十分不便。特殊的地理、经济、文化和历史条件构成了当地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承传的特殊环境,因而民间文化积淀十分丰厚。   据调查,下堡坪乡及周边流传的民间故事有两千多个。这里能讲50个故事以上的有一百多人,其中能讲100个故事以上的有二十多人,能讲200个故事以上的有4人。现年67岁的谭家坪村...
查看更多
伍家沟民间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      伍家沟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西部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毗邻丹江库区,素有“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20世纪80年代,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一千多个,民歌千余首,该村因此被相关机构命名为“民间故事村”。   伍家沟民间故事传承状况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文艺界有...
查看更多
耿村民间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藁城市      耿村隶属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属中山国。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于此地。为纪念耿再辰而设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庙会中有唱大戏、说书、担经舞、打扇鼓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表演。20世纪40年代,耿村仅有四百余人,大小店铺、作坊却有一百余家,故有“小村大集”、“一京二卫三耿村”之美誉。外出经商、游历、当兵的耿村人,返乡时带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传说...
查看更多
宝卷(吴地宝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地宝卷是由唐代变文“俗讲”与宋代佛教“说经”演变而成的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的传统说唱表现形式,在长江以南的吴语地区均有流传,在苏州地区主要流布于吴江区同里镇、张家港市凤凰镇、昆山市锦溪镇、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等地,一般在乡村庙会、农家婚庆、寿诞、迁居、婴儿剃头时用方言宣唱。 从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载“近来村庄流俗以佛经插入劝世文、俗语,什伍群聚,相为唱和,名曰宣卷”可见,吴地宝卷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吴地宝卷由上手一人主唱,下手二至八人(连同乐队...
查看更多
宝卷(河西宝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张掖市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由唐代敦煌变文、俗讲及宋代说经演变而来,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农村中广为流传。   河西宝卷受话本、小说、诸宫调及戏曲等的影响,内容包含儒、释、道三教教义,还有大量非宗教的民间神话、传说、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多表现惩恶扬善、忠孝仁爱等传统道德教化内容。现已搜集到的河西宝卷达七百种以上,去其重复,得宝卷一百一十篇以上。其中的大多数是从中原传来的,在河西流传过程...
查看更多
宝卷(靖江宝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靖江市      宝卷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经演化而成的一种俗讲文本,明清以来包容进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和社会风俗内容,成为亦圣亦俗、亦庄亦谐、叙事为主、韵散结合的民间文学文体。   宝卷的讲唱曾流布于从甘陕到江浙的广阔地域,尤以长江下游的吴方言区最为盛行,习称“讲经”或“宣卷”,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靖江宝卷旧有文本约一百余种,存世的各类印本、抄本六十多种。全市现有宝卷讲唱艺人一百二十多位,每年做会讲唱宝卷达三千场...
查看更多
河西宝卷
2018.12.14
河西宝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      河西宝卷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这是我国至今仍有讲唱活动的少数地区之一。   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变文、俗讲和说经主要吸收和沿袭了敦煌佛经的结构,而凉州宝卷则在继承的同时将之进一步民族化、地方化和民间化,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讲唱文学的一种形式。河西宝卷成熟、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文革”期间渐趋沉寂,开始走向式微。   河西宝卷有...
查看更多
河西宝卷
2018.12.14
河西宝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河西宝卷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这是我国至今仍有讲唱活动的少数地区之一。   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变文、俗讲和说经主要吸收和沿袭了敦煌佛经的结构,而凉州宝卷则在继承的同时将之进一步民族化、地方化和民间化,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讲唱文学的一种形式。河西宝卷成熟、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文革”期间渐趋沉寂,开始走向式微。   河西宝卷有...
查看更多
满族说部
2018.12.14
满族说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      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先民自古就在这片广袤、美丽而神奇的沃土上繁衍生息。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口耳相传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长篇说唱艺术,满语称“乌勒本”(ulabun),汉译为传或传记。其形式与内涵迥异于听讲普通民间故事,多由族中长者漱口焚香宣讲,常配以铃鼓扎板,夹叙夹唱,意在说“根子”、敬祖先和颂英烈,听者谦恭有序,分外虔敬。满族说部植根于满族及其先民讲古的习俗之中,考其源,盖出于满族氏族对先代英雄...
查看更多
济公传说
2018.12.14
济公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天台县      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以天台为中心分布于浙江省境内,并由此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六朝隋唐时期,天台就流传着许多罗汉、癫僧的传说。南宋早期,道济降生于天台,佯狂济世,人称“济癫”。在道济的生前身后,天台出现了许多关于他的灵异传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明清以来,济公传说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天台的济公传说内容涉及降龙罗汉投胎的济公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