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朱世慧
2018.11.15
朱世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1月生,安徽省泾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岁考入湖北省戏曲学校,初学老生,后攻丑角。曾受教于张哨庄、陈鹤峰、李四广、艾世菊等名家,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盛武为师。戏路宽广,能演擅唱,主工丑行又不囿于丑行,表演既有丑行的神韵,又有生行的气质,所扮演的角色均出神入化,令人耳目一新,被誉为当今中国京剧名丑。主演的《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法门众生相》等代表性剧目誉满艺...
查看更多
周少麟
2018.11.15
周少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9月生,2010年12月去世,浙江省慈溪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麒派表演艺术大师周信芳之子。除传承其父的麒派艺术外,又从王少芳、刘君林习武戏,从产保福、陈秀华和刘叔诒习文戏,从方传芸习昆曲。1960年正式进入上海京剧院,主演传统戏。曾在现代戏《芦荡火种》里扮演刁德一,在《南方战歌》中扮演美国军官,成功地塑造了京剧舞台上的反面角色形象。1979年主演周信芳名剧《海瑞上疏》获得巨大成功。1980年后在美国教...
查看更多
童祥苓
2018.11.15
童祥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3月生,祖籍江西省南昌市,出生于天津市。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8岁学戏,师从张伯驹、李适可、陈秀华、张少甫、陈大护等。19岁正式拜马连良为师,后又得周信芳赏识并收入门下,对马派、麒派的艺术思想和京剧创新有深刻的领悟和独到的认识。工老生,文武兼备,在余派的基础上融入马派、麒派的表演方法,演唱富有韵味,表演洒脱,善于刻画人物。在塑造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这一角色时,吸纳余派、马派、麒派艺术精华并...
查看更多
李炳淑
2018.11.15
李炳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9月生,安徽省宿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6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师承梅派传人杨畹农、言慧珠,后又拜魏莲芳为师,并向张君秋学艺。1970年后成为上海京剧院主要演员。艺术上宗“梅派”又兼“张(君秋)派”之长,嗓音甜美,唱腔委婉缠绵、刚柔相济、声情并茂,表演端庄大方、细腻深沉。在戏曲影片《白蛇传》中塑造的白娘子、《龙江颂》中塑造的江水英等形象风靡海内外。拍摄的戏曲影片《白蛇传》曾...
查看更多
汪正华
2018.11.15
汪正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2月生,2012年11月去世,江苏省扬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39年进入上海戏剧学校,学习老生。1950年拜马连良为师,1951年后得杨宝森真传,专攻杨派老生。1957年加入上海京剧院。扮相潇洒,唱功韵味醇厚,极得观众赞赏。20世纪90年代起,参与杨派的音配像工程,在《杨家将》《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伍子胥》中配像。代表剧目有《徐庶荐诸葛》《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四郎探母》《珠帘...
查看更多
艾世菊
2018.11.15
艾世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7年10月生,2012年6月去世,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2岁入富连成科班世字科习艺,受教于叶盛章,并拜马富禄为师。工文丑、武丑,文得萧长华、萧盛萱父子亲传,武得叶盛章教授。身段干净利落,念白口齿清楚,做戏诙谐幽默,文戏儒雅大方,武戏技艺出众。丑角表演风格雅致大方、醇厚隽永、谑而不油、谐而不俗,为南方京剧名丑。代表作《群英会》《时迁偷鸡》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晚年致力于教学,桃李满天下。曾获第...
查看更多
杨乃彭
2018.11.15
杨乃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9月生,天津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京剧生行杨(宝森)派再传弟子。师承杨宝忠、张荣善、周啸天、陆宝忠。1965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在校期间,曾跟随著名琴师杨宝忠学习多年,使乐感更加丰富,节奏鲜明准确,为其舞台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1965年成为天津市京剧团演员,根据个人嗓音甘甜、韵味醇厚、刚柔相济的特点,在演出中充分发挥特长。唱法中的“绷音”“衬音”“闷音”“趴音”及大幅度的“擞音”极具特色...
查看更多
邓沐玮
2018.11.15
邓沐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4月生,天津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喜爱京剧,尤其是对裘派花脸演唱艺术情有独钟,11岁时考进天津市戏曲学校。1969年进入天津市京剧团(后更名为天津京剧院)后,在现代戏《芦花淀》中担任了重要角色。1981年拜裘派花脸艺术家方荣翔为师,在艺术上日臻成熟。表演凝重深沉,润腔方法细腻,气息运用合理,突出抑扬顿挫的对比变化,在唱腔中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因在《铡美案》中精彩的表演而被誉为“活包公...
查看更多
赵葆秀
2018.11.15
赵葆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8年1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等,工老旦。1981年拜李金泉、何盛清为师。演出剧目《李逵探母》《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改编整理《八珍汤》《金龟记》《三关宴》,主演新编京剧《风雨同仁堂》。表演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程式,创造性地运用行当特点和表演手段刻画舞台人物形象,丰富和发展了老旦艺术,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曾获...
查看更多
张学津
2018.11.15
张学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9月生,2012年12月去世,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梨园世家,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之子。1951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王少楼、陈少武习余派艺术。1961年拜马连良为师。1964年因在现代戏《箭杆河边》中自创反二黄唱腔演唱了一段《劝赖子》而名声大振,被广为传唱。演出剧目《赵氏孤儿》《甘露寺》《借东风》《苏武牧羊》等,被誉为“马派第一老生”,创作排演的新编京...
查看更多
1
1657
1658
1659
1660
1661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