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9   星期四   农历五月初三   
搜索
手工艺设计国际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其他新闻
原标题:振兴手工艺 增强文化自信 手工艺设计国际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在以往的观念中,设计要么被理解为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一种美术和装饰的活动;要么被完全理解为工业产品设计,被理解为一种纯技术的活动。为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的传承与振兴,推进手工艺设计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借鉴国内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提升设计制作水平,培育一流的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由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港澳台办公室)指导,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查看更多
九零后当匠人大有可为
专题报道
为了将爱好和工作合二为一,90后的李岩辞去“朝九晚五”的工作,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并通过互联网销售自己的漆器。图为李岩在给茶盘刷漆。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最能反映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最能彰显民族的气韵神采,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但是,因为市场化程度低、学习周期长,传统工艺美术从业者年龄偏大,年轻人很少问津,导致很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陷入濒危状态。如今,在一些传统手工艺领域,出现了一群优秀的90后“新匠人”。90后苏州人姚兰,是...
查看更多
土族纳顿节
2017.08.03
土族纳顿节
专题报道
图1 开幕式现场的精彩表演  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纳顿”土语原意为“游戏”,关于它的历史渊源,目前还没有发现文字记载。有学者认为,从纳顿节中傩舞傩戏的内容、形式、服饰等考证,纳顿节当起源于元代中期,完善于明代早期。图2 开幕式现场喜庆热烈的表演  青海三川地区的官亭、中川等七个乡镇的七十多个村庄都过纳顿节。各地举行纳顿的顺序按庄稼收割季节的先后排列,从农历七月十二日的宋家纳顿开始,一村接一村,由下川向中川和上川转移,一直延续到...
查看更多
四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其他新闻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
查看更多
“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湖南非遗
其他新闻
7月26日,历时10天的2017“BMW中国文化之旅”湖南非遗探访活动在长沙正式发车。该活动由湖南省文化厅指导,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华晨宝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探三湘秘境,生机盎然的精神家园”为主题,邀请近200名非遗专家、文化专家、设计师和媒体人士参加。探访活动分湘南、湘北两条线,计划深入湖南省11个市州,探访湘绣、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苗族民歌等40余个非遗项目。探访过程中,将由专家遴选10位湖南非遗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田野调查之三: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民族乡斡尔族民俗调研侧记
专题报道
  7月24日上午,暑校的中外专家与学员一行30多人驱车来到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调研。从呼伦贝尔学院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大家便来到了恩阁乐达斡尔民俗风情园。由于草原经济的发展,达斡尔传统的民居及院落已经很少见了,多数牧民已经住进了砖瓦房,但其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一直被这里的牧民沿袭至今。这个民俗风情园保留了达斡尔族传统的民居及院落,是一扇展示达斡尔族传统民俗的窗口。   “清水河边有歌声、,我急急忙忙走过去,以为我爱人在歌唱,水鸟对对双双飞...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田野调查之二: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田野调查手记
专题报道
  2017年7月24日上午,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的专家和学员们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巴音塔拉民族乡,共同观摩了当地达斡尔族的传统体育竞技。这次竞技活动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出席此次活动的主要领导有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敖其教授和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迪姆·罗仪德教授等。敖其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预祝此次传统体育竞技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比赛共分为摔跤、扳棍、颈力和夺宝四个项目...
查看更多
专家共话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其他新闻
近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主办,青海省非遗保护中心、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承办的2017年青海文化旅游节——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论坛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举行。    论坛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主题,与会的全国各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分别就“文化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生态保护与传统工艺振兴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四个转变的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充分探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六:1945年以来日本乡村的变化与延续
论坛
  本讲座以日本冈山市(Okayama)的新池村(Niike)为例,探讨了日本乡村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新池村的个案研究是桑山教授1986年选定的博士论文选题,之后教授于2010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两次追踪调研。此次讲座以新池村2010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状况为重点,探讨了新池村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变迁过程。     新池村隶属冈山市,冈山意即山冈。新池村座落在一个山脚下,房屋聚集在斜坡上,农田从居住地前方的山谷延伸出去。对该地区的研究始于美国。二战之后的...
查看更多
气韵贯长虹 梨园满春风——记京剧龚派老旦传承人吕昕
人物
吕昕今年盛夏的一天,高亢悠扬的老旦唱腔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回响,古朴典雅的教室里传出阵阵掌声、喝彩声,20多位外国留学生被一位艺术家的演唱震撼。这是国家京剧院表演艺术家、龚派老旦传承人吕昕应北京大学亚洲研究学院的邀请,为留学生做的“中国戏曲中的孝道故事”专题讲座。吕昕作为龚派老旦传承人,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而收获欣慰的艺术之路,对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矢志不渝。小荷初露1978年春天,中国戏曲学校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次招生,吕昕的母亲领着对京剧懵懂的她报了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