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9   星期四   农历五月初三   
搜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四:政府学界民众在二十四节气的申报过程中的作用
论坛
      时间:2017年7月20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   主持点评人:苏日娜教授   记录:蒋海军   供图:马千里 ,蒋海军   7月20日上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做了题为《政府学界民众在二十四...
查看更多
恭王府博物馆启动驻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站工作
其他新闻
  7月22日,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站筹备工作会在北京恭王府召开。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    项兆伦表示,文化部支持具有文创经验与社会影响力的单位和企业在地方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是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水平、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就业增收有明显作用。他希望工作站通过引进专业队伍、设计力量和市场资源,搭建平台让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充分对话,组织多形式的展示展销、系列研讨和研习培训...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三:日本民俗研究中的“乡村”与“都市”
论坛
   时间:2017年7月20日下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日本神户女子大学川森博司教授  主持点评人:迪姆·罗仪德教授  记录:李广  供图:马千里  快速的现代化给日本的乡村与城市之间造成了很多冲突。日本的民俗研究者聚焦乡村社会,深刻研究了乡村的生活与人居环境。此讲座共分为五部分,主要聚焦于日本民俗学研究中所呈现的“乡村”与“都市”。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20世纪初乡村日本人的口述传统”。在这一部分,川森博司教授既呈现了...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二:价值与方法——乡土社会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论坛
    时间:2017年7月20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  主持点评人:苏日娜教授  记录:李广  供图:马千里  2017年7月20日上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以价值观为导向,介绍和解读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乡土社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讲座第一部分以村落文化的价值为题,从三个方面对其展开了讨论:人与自然和社会组织,人与社会和价值观念,以及道...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一:今昔的美国民俗学研究
论坛
   时间:2017年7月17日下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迪姆·罗仪德(Timothy Lloyd)教授  主持点评人:川森博司教授  记录:马千里  供图:朝戈金,焦学振  本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即:(1)美国民俗学会简史;(2)美国民俗学研究人员的构成变化;(3)当今美国民俗学的研究格局;(4)美国民俗学会的日常活动。  一.美国民俗学会简史  美国民俗学会于1888年成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Mass...
查看更多
忽若秋气生——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专题报道
图1 水彩画《大暑》(作者:施颖)  节气概说  每年7月22—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正值二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今年的大暑时间是2017年7月22日(农历丁酉年六月廿九日)。  “大暑”“小暑”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气,“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
查看更多
大暑
2017.07.24
大暑
节气详解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论坛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期运动,发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并结合农业产生特点,指导生产与生活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这是一个天文与农学两方面知识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在国际气象学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组成“二十四节...
查看更多
专访内蒙古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贾凡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贾凡,蒙古族,副研究馆员。历任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副馆长、自治区艺术研究所所长。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
查看更多
专访内蒙古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贾凡
访谈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