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6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春分
2017.03.20
春分
节气详解
查看更多
史诗《格萨尔》藏译汉项目正在进行 预计2018年底完成
其他新闻
原标题:《格萨尔》藏译汉预计2018年底完成《木雅黄金宗》等5部年内将出版据不完全统计,《格萨尔》全传至少有226部,200多万诗行,远比之前常说的世界最长史诗《摩诃婆罗多》要长很多,因而《格萨尔》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史诗。目前,自治区重大文化工程《格萨尔》藏译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初步计划将于2018年底完成。目前《艺人桑珠说唱本》的翻译出版工作,首批通过终审的5部已出版,包括《天界篇》 、《木岭之战》、《白热山羊宗》、《丹玛青稞宗》和《其日...
查看更多
梨园之花 香溢荆楚——湖北去年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8676场,今年实现全省大中小学全覆盖
专题报道
图为武汉长春街小学的小朋友在上戏曲课(摄影:肖艺九)原标题:湖北去年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8676场,今年实现全省大中小学全覆盖——梨园之花  香溢荆楚(文化脉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⑤)童稚音婉转,二胡声悠扬。2月22日,在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中心小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巴东堂戏传承人谭绍康,正在给小学生们传授堂戏表演技法。  巴东堂戏始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年近七旬的谭绍康,为挽救濒临失传的巴东堂戏,曾走乡串户寻访堂戏老艺人,历时20多年,搜集整理...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不是为表演 而是为回到生活——工尺谱、东北大鼓等非遗保护探新路
论坛
岫岩东北大鼓传承人王福玲正在表演(摄影:夏建国) 岫岩东北大鼓传承人王福玲正在表演(摄影:夏建国)核心提示:  非遗项目需要保护和传承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前不久,盘锦将几近消失的传统记谱方式工尺谱挖掘、整理出来,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搬上舞台。然而,工尺谱的学习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难以维系生活,导致和其他一些非遗项目一样,陷入了后继乏人的窘境。此种情况下,我省有非遗传承人与企业合作,扩大演出市场,传承队伍也因...
查看更多
宁波象山渔文化的活态传承
专题报道
宁波象山,祭海仪式上,渔民表演渔舞(摄影:徐彦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原标题:听,大海的声音——宁波象山渔文化的活态传承  鸡年正月十四,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和往年一样热闹喜庆。吃完热气腾腾的糊粒羹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跟着龙灯队、马灯队、鱼灯队、腰鼓队等,赏花,赏月,赏灯。  “相传有一天,戚继光带领军队正杀鱼宰猪庆祝刚刚结束的对来侵倭寇的胜仗。当所有菜肴准备下锅时,又有一股倭寇来袭。伙夫们将各种小菜、米粥、薯粉烩在一起,做成了糊粒羹,将士们吃饱后...
查看更多
曹光裕:没有精神的川江号子只是一段唱腔
论坛
曹光裕带着川江号子在央视民歌大会震撼全场 受访者供图  15日上午9点,曹光裕在踏上前往北京中央电视三台某节目录制现场的高铁时还思考着一个问题:“新创作的川江号子曲谱里面加入摇滚元素,会不会更受现代年轻人的欢迎?”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面临着当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遇到的共同问题:受众群体被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大量分流。陈邦贵讲解川江号子的要领 受访者供图  “我是1981年的时候到船上工作,跟着其他的老船工喊出了第一声川江号子...
查看更多
浅析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论坛
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展开的研究,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保护原则入手,通过分析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找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给予合理化建议,目的是针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更加彻底,通过丰富法律保护手段来提升保护力度,让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  一、相关概念综述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对其界定存在一定差别,本文主要以我国《中...
查看更多
民族之美谁来传承?传统纺织服装文化期待更多认同
专题报道
  每年两会,身着中式职业装和精美民族服饰的代表委员们步入大会堂时,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加强中国文化品牌自信,加快传统服装服饰品牌文化传播,发扬品牌的工匠精神等话题,也引起了两会上纺织参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
查看更多
玉树藏族文化传承保护新发展:三江源地区的原生态活力
专题报道
青海玉树,藏族游牧民在赛马(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昂文色格在展示藏娘唐卡绘制技艺(资料图片)  原标题:三江源地区的原生态活力——玉树藏族文化传承保护新发展  “我是农历新年听到这个消息的,太兴奋了!”一说到“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索昂生格这个地道的康巴汉子就抑制不住喜悦之情。索昂生格是玉树民间体育竞技传承人。他告诉记者,玉树民间体育竞技作为州一级非遗项目,将会随着试验区的建立得到国家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支持。  “设立‘藏族文化(玉树)生态...
查看更多
整体性保护破解非遗传承难题——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
专题报道
象山海达渔鼓(摄影:沈颖俊)自2007年文化部批复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之路已走过10年,先后设立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达21个。10年来,这些实验区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经验,又面临哪些挑战?近日,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  记者:为何要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负责人:非遗产生于民间,繁荣于民间,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环境,非遗便失去了赖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