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草编(羌族草编),设立北川县羌族草竹编非遗工坊。工坊通过对广大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开展羌族草编竹编非遗技艺培训,带动200多名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实现灵活居家就业。组织开展羌族草编历史文化和编织技艺的研究,完成《羌族草编》教材的编写和研学体验课程开发。结合市场需求,组织开发产品上千个品种;先后在1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建立研学体验中心,组织研学活动,开发研学体验课程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阿坝州慈愿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马尔康藏香制作技艺,设立非遗工坊。工坊藏香配方申请国家专利9项,吸纳28名建档立卡脱贫户、3名残疾人加入生产线工作。2021年工坊年产值达到了887万元,脱贫人口平均固定年收入达到每人3万元以上。在工坊的带动下,截至2021年底,阿坝州藏香行业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从业人员几百人,初步形成了线香、盘香、塔香、无烟香等系列多个品种,年产值近1500万元,藏香已经成为马尔康市巩固拓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21年,四川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刺绣技艺,设立马边花间刺绣非遗工坊。工坊通过开展彝族刺绣技艺培训、彝族刺绣技艺进校园等方式,构建“1社6站15班”的网格化技能培训服务体系。采取“三零”合作社模式吸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工坊已累计培训超3万人次,同时带动超800名绣娘居家灵活就业,涌现出22名绣娘自主经营和网络直播,助力人均年纯收入增长超1万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刘兰芳香包作品(图片:由作者提供) 许明堂表演道情皮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徐宁表演偶戏(图片:由作者提供) 董永虎表演贤孝(图片:由作者提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古老的中华大地与山川的气息,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发展。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和奉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粤绣工艺传承与创新研修班学员创作的粤绣创新口罩作品 多彩精美的粤绣口罩与粤绣主题数字艺术作品日前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刮起了一阵粤绣主题的“绣色旋风”。这场名为“文化之美·绣色可观”的粤绣成果展,由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支持,向观众展开了一场关于粤绣融入当代生活的思考与尝试。 粤绣工艺的新生代如何出“新”? 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苏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日,在位于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径山的一间茶室内,众多游客在茶艺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在温润淡雅的茶香中,体验古老的宋七汤点茶法。自2021年10月径山镇以茶文化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2023年度)以来,当地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让茶文化“活”起来,乡村旅游“火”起...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14期:2023年3月6日-19日 1.“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2.辽宁发布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3.辽宁启动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 4...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鲁渝共建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荣昌夏布织造技艺设立,由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实施。工坊以石柱土家文化旅游资源为创意核心,研发销售非遗产品,实现传统技艺经济转化,并以产教融合方式培养新农村手艺人,助力群众多点灵活就业。工坊重点吸纳本地易地搬迁户、困难家庭、留守妇女用工,直接带动58人进入工坊稳定就业,间接带动全乡126人灵活就业,人均月收入达1500至4500元。工坊先后被授予“鲁渝共建非遗工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22年,五指山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习所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设立五指山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非遗工坊,现有员工60人,其中脱贫户有28人。工坊集产、学、研、培功能于一体,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产品设计、提供订单式就业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担任工坊负责人。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刘香兰积极动员,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非遗工坊生产销售工作当中,实现年均销售额80余万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20年,南丹县凤珍蓝靛染布坊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设立南丹县凤珍蓝靛染布非遗工坊,总址位于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瑶寨村,包含“南丹县凤珍蓝靛染布坊”“南丹县朵努手工坊”“白裤瑶染坊”3处就业车间,业务遍及南丹县八圩、里湖2个瑶族乡,拥有非遗展示厅、传习操作间及手工坊累计300平方米,传统木构建筑染坊1座、现代染坊1座、染缸16口,线上微店1个,共投入53万元。工坊主要从事土法染布和瑶族服饰手工制作,通过强化自身技艺、组织群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