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8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一   立夏 立夏
搜索
地方新闻
良辰美景,璀璨非遗。8月9日晚,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精彩夜吉林·2020消夏演出季暨第二届吉林非遗节在长春文庙广场拉开帷幕。   传统戏曲闪耀广场 作为开幕演出,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豫剧《穆桂英挂帅》为现场观众献上了原汁原味的豫腔豫调,鲜活的人物角色使现场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了豫剧之美。“唱的真好”“现场看戏的感觉太震撼了!”台上演员们的一招一式,举手投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积极用中医药参与患者诊治。图为药房工作人员正在根据中药处方抓药。(摄影:刘磊)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汉药中医医院的中药调剂师们忙着按方抓药、打粉、包装,制作中药驱蚊香囊。(摄影:许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
查看更多
研究成果
2020.07.30
研究
著作 1.穆孝天.安徽文房四宝史.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62 摘要:介绍了产于安徽、在文房四宝类产品中有精品和代表作之称的宣纸、宣笔、徽墨、歙砚的基本情况。 2.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摘要:介绍了中国造纸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各种纸的生产工艺。 3.刘仁庆.宣纸与书画.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9 摘要: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宣纸的起源、质量、使...
查看更多
论坛
内容提要 民俗传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民俗传统包含生态、生计、社会、信仰与道德伦理及村落文艺等五大类型。村落民俗传统助力乡村振兴有七大途径:利用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建乡村精神传统;运用乡规民约之乡村自治传统,实现乡村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合一;传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与民间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和组织作用;以村落节庆、人生仪式传统,增强乡村人际互动,传承与增进乡风文明;以村落口头传统、乡土表演艺术,讲好村落故事;从传统村落与环境协...
查看更多
资讯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因为太极拳,这个村子成了功夫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曾经概不外传的太极功夫,如今敞开怀抱笑迎八方客。陈家沟人以拳会友、以拳为媒,把“太极拳”打进了生活,打开了一条走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新思想引领小康路 “以前陈家沟人虽练拳,但仅仅是为了个人强身健体。祖辈的规矩不允许我们去教拳挣钱,认为那是卖艺,自降身份。所以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种地为生,收入单一,生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因为太极拳,这个村子成了功夫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曾经概不外传的太极功夫,如今敞开怀抱笑迎八方客。陈家沟人以拳会友、以拳为媒,把“太极拳”打进了生活,打开了一条走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新思想引领小康路 “以前陈家沟人虽练拳,但仅仅是为了个人强身健体。祖辈的规矩不允许我们去教拳挣钱,认为那是卖艺,自降身份。所以大部分村民只能依靠种地为生,收入单一,生活...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人类、全社会卷入的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各方面主动扮演相应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特定的责任。把各个方面建构成积极有为的身份,就成为非遗保护的一项颇有建设价值的理论工作。其中,以“主体”身份看待相关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有益的尝试。界定非遗的主体与非遗保护的主体,实际上也是探索建立非遗保护这项公共文化事业的分工合作的身份框架。 关键词:非遗主体;非遗保护主体;民间文化;公共文化事业 从2004年全国...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特征,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予以综合探讨,既关乎学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实践问题。从时间性上来说,应尊重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贴近民众当下生活,在当代生活时间中维护传统的连续性;从空间性上而言,应基于文化空间的完整性、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而划定合理边界,并鼓励在维护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交流互鉴。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是人,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奠定了制度保障。作为文化遗产重要保护对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产生的行为依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晚于物质文化遗产,但前者显然离不开后者的立法基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真正开启于20世纪90年代末,除了对国际动态的学习与借鉴,清末以来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民俗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物华新诗,赣鄱非遗 时光清浅,传承千年 这是江西省博物馆新馆内的非遗展厅“赣鄱非遗馆”,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在设计阶段负责总体策展和大纲编制。 江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承载着赣鄱先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是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 这里有雅俗共赏的九江青阳腔、妙剪生花的瑞昌剪纸、载歌载舞的赣南采茶戏、精打细磨的莲花打锡、名家辈出的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匠心独运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