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经幡制作技艺传承人:扬起“风马旗”向幸福出发
2014.09.19
经幡制作技艺传承人:扬起“风马旗”向幸福出发
人物
尼木县经幡制作技艺传承人格桑纯手工制作的经幡 导读: 在藏区,人们逢年过节都要插挂经幡,象征着天、地、人、畜的和谐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迁徙一次,搭完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挂经幡,以祈得周围神灵的许可和福佑;朝圣者结伴跋涉荒漠野岭,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经幡,祈求免入迷途遇灾难;江畔湖边人们遍插经幡,以示对树灵水神的敬畏与供奉;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经幡,以示对山神岩神的虔诚与供奉;在圣迹古刹张挂五彩风幡,表示对神佛祖魂和选取哲贤圣的崇拜与...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人彭美英:守护正字戏 培养接班人
2014.09.19
非遗传承人彭美英:守护正字戏 培养接班人
人物
解码正字戏 正字戏,也叫正音戏,因唱“官腔”(正音)而区别于用闽南语系方言(白字)演唱的地方戏。兼具高腔、昆腔、乱弹、皮黄、小调等声腔,有文物戏剧目2600多个,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稀有剧种,被称为“南戏活化石”。 正字戏在明代流入闽南、粤东,后扎根海陆丰,并在港澳、台湾、东南亚等地传播、演出,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传人名片 彭美英,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的味道
2014.09.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的味道
论坛
非遗是近10年出现的名词和学术术语,但是非遗作为“文化”与人类的文化同步而生、同步发展。在历史上非遗是文化经典的对象,也构成文学经典的一部分。当下非遗仍然可以成为经典,并且通过公众、文化人、政府的多方合力,以及学校教育等多种路径得以实现。 非遗是经典文化吗 非遗是经典文化吗?依据普遍化原则,非遗不是经典文化,它属于大众文化,体现的是民众的生活传统和文化传统,但是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草根文化”或“媚俗文化...
查看更多
承中秋韵 话节日情——中秋节的源流与文化意蕴
2014.09.19
承中秋韵 话节日情——中秋节的源流与文化意蕴
专题报道
在中国众多影响广大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具有独特的情致。它以月亮为核心,古人常称中秋节为月夕、月节、拜月节。同时,历史上许多动人的传说也都与这一节日有关,诉说着它的文化意蕴,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此外,中秋节强调团圆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团圆共福、天涯同庆的节日,也是一个诗酒添香、连通血脉的节日。 起源:拜月与秋尝 对于中秋节的起源,学者们有两种观点:一是月亮崇拜,二是秋季祭祀。 月亮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
查看更多
传承千年文明的舞者
2014.09.19
传承千年文明的舞者
专题报道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觉木隆藏戏传承人大次旦多吉(右二)在指导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演员排练。 雅鲁藏布江在流,藏戏就要唱。 咚跄——咚跄—— 咚咚跄—— “哦哈——扎西雪巴啦……” 每当尊贵的客人到来时,热情好客的藏族人民就会跳起欢快的传统藏戏《扎西雪巴》,欢迎客人的到来。 藏戏,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妹”。据传最早由七姐妹演出,且剧目内容又多是藏传佛教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查看更多
文化部2015年将开展非遗法执法检查
2014.09.19
文化部2015年将开展非遗法执法检查
其他新闻
8月20日的文化部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副司长表示,近阶段非遗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总结前些年非遗保护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有效保护的办法和途径,争取在一些重点难点上、在保护和传承的关键环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树立一批典型,培育一些亮点,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基础性工作。 他透露,下一步,文化部将在非遗保护工作推进方面出台一些新的举措。首当其冲的就是将于明年大规模开展的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五女山下的男舞者——记乞粒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明焕
2014.08.29
五女山下的男舞者——记乞粒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明焕
人物
古老的长鼓打击出明快的节奏,长长的彩绸随人头的晃动欢快地摇摆,男女老少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翩翩起舞……热烈的场面、欢乐的气氛,让你忍不住沉醉其中,这就是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朝鲜族乞粒舞。 所谓“乞粒”即庆祝丰收之意,世代居住在五女山脚下的朝鲜族先民在艰苦的生活和劳动中,为了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恩和祈求风调雨顺,跳起了这欢快的民族舞蹈。在桓仁及周边历代贵族官宦的墓葬中,一些绘于公元5世纪前后的壁画便描绘着当地先民翩翩起舞的景象,这便是乞粒舞的雏形。2...
查看更多
谁是合格的非遗继承人
2014.08.29
谁是合格的非遗继承人
论坛
非遗这个词这几年火得一塌糊涂,以至于我这个搞传统文物保护的,都被一些家人向外宣传为“搞非遗的”。无论有关系没关系,只要沾得着边,都声称自己在做非遗。如今,做非遗,和做音乐、做电影一样,成了一个在外人看来相当有品位和社会地位的行业。 热闹的背后,却是很多非遗无以为继的窘境。2014年8月14日,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了“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志愿者招募活动”启动仪式,共有5项非遗项目面向社会招募传承志愿者,分别是北...
查看更多
新疆非遗的这十年
2014.08.29
新疆非遗的这十年
专题报道
占祖国六分之一土地面积的新疆,民族众多,又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中外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在此并汇,形成了众多的文化现象。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十年过去,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走向了正轨,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普及化的展示 2005年12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让新疆的民族民间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受到世人的关注。那些散落在天山南北,带着泥土芬香的民间文...
查看更多
青海河湟皮影戏缘何频临绝迹?
2014.08.29
青海河湟皮影戏缘何频临绝迹?
专题报道
“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这是对古老皮影戏的赞言。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皮影戏在河湟地区非常流行,但这支历经百年、曾一度繁荣的民俗文化艺术奇葩,随着农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视、电影的大量普及已逐渐衰落,目前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皮影戏,这个曾在古代戏剧圈内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民间艺术,在现代化的城市几乎无立足之地而在农村又日趋衰落,现实残酷地告诉人们,它正从人们的视野渐行渐远、濒临绝迹...
查看更多
1
2118
2119
2120
2121
2122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