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赣傩面具:传承千年的古老表情
2009.10.13
赣傩面具:传承千年的古老表情
专题报道
赣傩面具:传承千年的古老表情 宁都黄石中村──七十二侯文官 摄影 梅联华宁都黄石中村──东大神 摄影 梅联华宁都黄石中村──白面东大神 摄影 梅联华南丰菜溪乡上三塘──法海摄影 梅联华南丰菜溪乡上三塘──傩公 摄影 梅联华 已有千年历史的赣傩,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其中傩面具的雕刻艺术已超过了宗教祭祀意义,正日渐成为引人瞩目的民间工艺品,并凸显其独特的收藏价值 2005年6月,在南昌首次举办的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
查看更多
江西赣傩表情:解读华夏古基因
2009.10.13
江西赣傩表情:解读华夏古基因
专题报道
江西赣傩表情:解读华夏古基因 古朴神秘的石邮傩舞 石邮傩舞八位表演者中的六位,左起第四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会武 傩,亦称“大傩”,起源于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巫文化,意为“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江西便是傩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之一,赣傩可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在一千多年前其影响就已经传播到了东亚,除宫廷傩已消失外,几...
查看更多
傩舞: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2009.10.13
傩舞: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专题报道
傩舞: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傩戏表演 表演会手舞 存孝打虎戏 单鬼抽肠子傩舞戏 关羽傩神像 傩舞,在永靖俗称“七月跳会”,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宗教祭祀活动,成形于明朝,是我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傩文化最古老的源头。近年来,永靖县努力挖掘、传承、弘扬傩舞戏这一民间...
查看更多
探讨云南红河尼苏人“大曲子”的文化形态
2009.10.13
探讨云南红河尼苏人“大曲子”的文化形态
论坛
探讨云南红河尼苏人“大曲子”的文化形态鲁庆华 “大曲子”是一种流传于云南彝族地区的“四大腔”和某些“变体腔”的统称,在云南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享有独特的地位。文章从“大曲子”的汉语、彝语比较探究入手,发现流传于石屏、建水等地的“大曲子”有着明显的汉语彝化痕迹。通过考查“大曲子”主要正词的七言结构和大量应用的比兴手法,探索“大曲子”中唱词和诗歌的关联度。进而分析“大曲子”名称的由来、曲体结构形式特征,确证汉文化对“大曲子”的渗透和影响。 云南红河...
查看更多
首先要感谢南音本身
2009.10.13
首先要感谢南音本身
论坛
首先要感谢南音本身 记者等了一个晚上,才总算在十一点半的时候得以跟吴文科通上电话。记者尚未发问,吴文科就对南音大加赞赏:“这可是一座文化高峰啊!” 从历史价值看,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说明它的历史悠久,比较典范地保留了其作为艺术文化的一种古老形态,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从艺术价值看,南音可谓古今不败,长盛不衰。它曲目丰富,从容典雅,有着永恒的艺术文化价值,是一座文化高峰。而且,它千百年...
查看更多
“申遗经济学”正在让世界遗产蒙难
2009.10.13
“申遗经济学”正在让世界遗产蒙难
论坛
“申遗经济学”正在让世界遗产蒙难 近日,我国又有2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由湖北、湖南、江苏三省四地联合申报的端午节。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记得韩国“端午节”成功申遗的消息传到国内,舆论一片愤慨,大意是咱们把老祖宗的东西都给丢尽了,到头来反倒在其他国家开花结果。实际上,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是不错,可人家的内容和形式和咱们并不尽相同,而且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也会不影响中国的申报。说...
查看更多
井陉拉花:六旬夫妇的拉花梦
2009.10.13
井陉拉花:六旬夫妇的拉花梦
专题报道
井陉拉花:六旬夫妇的拉花梦 井陉拉花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凭借其特色鲜明的音乐与舞蹈,井陉拉花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美的民间艺术离不开优秀的传承艺人,为了发展拉花艺术,数代井陉人在揣摩、学习中前行。井陉县城安五生、胡素姐夫妇既是拉花艺术的爱好者,也是其传承人,从2006年开始,夫妇俩开始为普及拉花而努力,迄今为止,他们教出的学生达200余人。“上到九十九,下到蹒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这是他们的梦想,也是众多井陉人的追求。 讲...
查看更多
展望河北井陉拉花的创新和发展
2009.10.13
展望河北井陉拉花的创新和发展
论坛
展望河北井陉拉花的创新和发展 陈彩虹 张小霜 任景艳 [内容摘要] 河北井陉拉花在河北舞蹈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其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在对其进了行调查和探究的基础上,论证这种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河北省素有“汉族民间舞蹈之乡”之称,从漳河之畔到塞外草原,从太行山脉到渤海之滨,民间舞蹈之花遍地盛开。井陉拉花即是流传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井...
查看更多
海南船型屋:黎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2009.10.13
海南船型屋:黎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专题报道
海南船型屋:黎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玉龙岭脚下躺着的黎族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81间保存完整的船型屋,一度吸引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学者、画家和摄影师前来采风。白查村这个地处偏僻的小村庄,近几年也因船形屋的存在而打破了以往的平静。 因信息闭塞,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喜讯,并未在村里广泛传开,白查村平静如故。 “保护是必须的,但船型屋具体保护方案迄今仍未出炉。”江边乡党委书记张志强透露。 船型屋是黎族智慧...
查看更多
扬州评话是口传文学吗?
2009.10.13
扬州评话是口传文学吗?
论坛
扬州评话是口传文学吗?汉学家易德波接受记者采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丽堂在表演扬州评话的代表作《武松打虎》。 《中国新书》:我听说您的书研究的是扬州评话,觉得很新奇,一般中国人是听不懂扬州评话的,您研究根据的是文字还是声音? 易(德波):我一开始研究扬州评话,就专门注意他们是怎么说的,我录音了一些段子,然后,我就听听听听,不知听了多少次,我把听到的录音用汉字写下来,也请朋友帮助我写,有些不能用汉字写,就想出了别的办法。我根本的兴...
查看更多
1
2283
2284
2285
2286
2287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