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24 星期三 农历八月初三 秋分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199)
机构
(24)
政策
(428)
资讯
(11613)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72)
百科
(148)
其他
(129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我国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实
2009.07.31
我国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实
其他新闻
我国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实 精美的苗族刺绣、粗糙的树皮行囊、质朴的土家织锦、奇妙的东巴文字、厚重的龙山黑陶……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差异造就了形形色色、别致多样的语言、用具、技艺和歌舞,它们因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而被固定为迥异其趣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7月的昆明,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举办让中外学者再次获得亲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机,正如联合会主席瓦格斯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让...
查看更多
各族群众欢庆京族哈节
2009.07.31
各族群众欢庆京族哈节
其他新闻
弹响独弦琴 跳起竹竿舞各族群众欢庆京族哈节 人民网防城港7月30日电 (记者谢建伟 实习生刘彦联)7月30日是京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哈节”。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金滩上,京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迎接镇海大王,品万家宴。 在开幕式上,京族歌手弹响传统乐器独弦琴,唱起了民族歌曲。京族青年男女身着传统服饰,头戴葵帽,跳起了竹竿舞,腰鼓方队舞起一片欢气祥和。京族代表向各族群众介绍了京族独特的海洋文明,上万村民,游客观看了开幕式。并随迎神队伍一...
查看更多
京族哈节和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09.07.31
京族哈节和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其他新闻
京族哈节和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新华网南宁7月30日电(记者程群)京族哈节和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29日在广西防城港市正式挂牌成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哈节和京族字喃文化。 京族人民每年都隆重庆祝哈节。“哈节”集中体现了京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2006年5月20日,这个民俗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国家正式颁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哈节”的牌...
查看更多
湟源排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07.30
湟源排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题报道
湟源排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城古灯 湟源排灯如浑金璞玉,历史悠久,起源于清代中期,历经200多年沧桑岁月,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和各民族共同喜爱的一项民俗文化艺术,具有“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之称。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湟源也成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排灯艺术之乡”。 起初,来此经营的各地商家为在夜间招徕顾客,纷纷制作广告招牌,内燃蜡烛,挂在商号门前,十分醒目。此后,这种名号招牌制作越来越精致华美...
查看更多
羌族歌舞展现羌族文化 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07.30
羌族歌舞展现羌族文化 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他新闻
羌族歌舞展现羌族文化 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歌舞走进国家大剧院 7月28日,8位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宝级传承人,带着羌绣、羊皮鼓、羌笛等羌族特色文化遗产,做客“走进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与公众一起关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当日,除了精美的羌族艺术品,羌族音乐专家汪静泉对羌族文化的介绍,羌族部落歌王尤初贵、毕曼兄弟等倾情演绎羌族多声部合唱,更有国家级羌笛传人杨平的现场演奏和精彩的羌绣表演,让现场的观众对羌族的传统文化有了...
查看更多
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2009.07.30
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论坛
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乌丙安 众所周知,近现代中国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惨重的扫荡和破坏。经过近几年国际、国内多方面的努力,中国从各民族民间各界到各级政府,上上下下终于形成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其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公布的中国4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央政府在今年6月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18项,就是最鲜明的例证。 但是,毋庸讳言,到目前为止和已经取得的上述成就相对应...
查看更多
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
2009.07.30
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
论坛
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 ――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 陈勤建 在中国大陆,有关七夕牛郎织女传说的祭拜风尚,随文明以降至今日,大多成为文献记载的旧时风景,当代已不多见。可是,我们中日浙江沿海民俗志考察团,近年在浙江温岭石塘箬山田野调查中,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今天仍在盛行的,与七夕祭拜风尚相连而又别具一格的遗存――小人节。该习尚仅流行在石塘镇渔民风俗圈内,当地有民众以为,它是从福建惠安及台湾传过来的。经过两年实地的多次的调查...
查看更多
55个少数民族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07.30
55个少数民族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其他新闻
55个少数民族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15时,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与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花溪幽谷] 我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十分感兴趣。请问: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多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丹珠昂奔...
查看更多
隔纸传情 影中世界
2009.07.28
隔纸传情 影中世界
专题报道
夜晚,立起一张白色的平面布幕,背后打上灯光,用半透明的皮质偶人紧靠幕布表演,伴以艺人们的地方乐曲和说唱,意趣别致…… 发祥地的华县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北方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有些地方俗称“驴皮影”、“牛皮娃娃”、“吼塌窑”等。关于皮影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为西汉宫女为哄太子不哭,用梧桐叶剪成人形,在窗户外晃动显影而发端;另一说法是汉武帝思念去世的李夫人,有臣拉帐幔,点灯烛,用布帛人模拟李夫人走动...
查看更多
绵延不绝的少林武术
2009.07.28
绵延不绝的少林武术
专题报道
绵延不绝的少林武术 少林寺壁画 少林武僧 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 “天下功夫出少林”,一部电影――《少林寺》使嵩山少林寺扬名中外,少林功夫也因此热极一时。2006年,少林功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暂缓中国申报的嵩山历史建筑群项目,因少林寺也在其中,嵩山少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位于中岳嵩山名扬中外的少林寺,素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少林寺除保留众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外,少林武术...
查看更多
1
2350
2351
2352
2353
2354
3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