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25 星期四 农历八月初四 秋分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199)
机构
(24)
政策
(428)
资讯
(11613)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72)
百科
(148)
其他
(129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日食文化漫谈
2009.07.20
中国日食文化漫谈
专题报道
中国日食文化漫谈 (7月22日日全食,大家都在谈科学。我摘录一些资料,谈一点相关的文化问题,以引起大家的兴趣) 日食,这是天文现象,但是,在古代,这是一个政治与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信仰问题。关于日食的风俗多多,现列出一些,以为深入研究者提供一些资料。 由于古代存在日神崇拜,日食现象,致使太阳蒙难,当然要引起恐惧。而在国家形态下,太阳与君王关系密切,而君王又是一国之主,日食就关系到君王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了。 一般来说...
查看更多
[萧放 廖明君]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9.07.20
[萧放 廖明君]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论坛
[萧放 廖明君]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研究室主任。出版著作《中国文化厄史》、《研究》、《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和《中国传统岁时风习》(韩文版)等17种,获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主要有《研究》(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奖一等奖)、《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中国文联第三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查看更多
强化学术理论指导 推进曲艺保护传承
2009.07.20
强化学术理论指导 推进曲艺保护传承
其他新闻
强化学术理论指导 推进曲艺保护传承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在论坛上致辞 浙江曲艺传承保护论坛会场 兰溪滩簧《芦林相会》演出 2009年7月2日至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和浙江省群众艺术馆承办的“浙江曲艺传承保护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浙江省文化厅巡视员金庚初,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查看更多
传统“音乐会” 出路在民间
2009.07.20
传统“音乐会” 出路在民间
专题报道
传统“音乐会” 出路在民间 由河北省文化厅监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录制的《河北民间音乐传统曲目集成》(CD)于今年“文化遗产日”之际出版发行,这是对当前河北省民间音乐,重点是民间器乐的一次抢救性记录。《集成》汇集了全省31个代表性音乐会的传统经典曲目共计432首,所选音乐会均为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曲目都是第一次录音。该套集成是河北民间音乐风采的一次集中亮相,得到了蔡玉润等387名乐师的积极配合,凝聚着30多名工作人员的...
查看更多
重庆女铁匠的淬火人生
2009.07.20
重庆女铁匠的淬火人生
人物
重庆女铁匠的淬火人生 经小玲手里的铁锤从五六斤变成了七八斤,再到现在的十几斤,她能连续抡上几十锤。周津菁 摄 嫁到陈家铁铺,经小玲也成了打铁的行家。周津菁 摄 黑水滩河畔的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又响起来。碧绿葱茏的黄桷树下,潺潺的流水细细聆听铁匠铺里的故事。铁匠铺门口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红炉火烤烟熏屋”,下联是“抡锤煅打女铁匠”,横批是“老公掌火”。这抡锤煅打的女铁匠,说的就是家住重庆市北碚区偏岩古镇的经小玲。 6月...
查看更多
申遗可缓,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2009.07.15
申遗可缓,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其他新闻
申遗可缓,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近日,在西班牙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暂缓中国申报的嵩山历史建筑群项目。这次不成功的“申遗”夺人眼球的地方是,赫赫有名的少林寺就是此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关键卖点,嵩山之败相当于成就了“不败的少林之败”传奇。 此番送给世遗评委审视的少林寺建筑群,指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及初祖庵。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其历史已有千年之久,虽屡在兵荒马乱时受到摧残,但其佛教文化和武学绵延不绝。与这些佛文化相适应...
查看更多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贺学军:"申遗热"应变成"保护热"
2009.07.15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贺学军:"申遗热"应变成"保护热"
论坛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贺学军:"申遗热"应变成"保护热" “接班人不仅仅要会,更重要的是热爱。不仅仅让它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的自觉。这个是相当重要的。” 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热爱度,我们已经从以前的淡漠或者不认识加强了。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件事。但是申请那么多项目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和愿望,我们最终的目的和愿望,是要把我们这些优秀的文化瑰宝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怎么保护?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我们现在已经公布了三批共1488位的国家级传...
查看更多
方言算不算非遗?方言与文化遗产
2009.07.15
方言算不算非遗?方言与文化遗产
专题报道
方言算不算非遗?方言与文化遗产 江苏的昆曲、评弹,安徽的黄梅戏,天津的京东大鼓、快板,闽南的南音,客家的山歌,从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大家可以轻易地发现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是以方言表现的艺术形式。 方言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地方历史,方言词语记录了地方风物。不用说方言直接保存了多少传说、故事、民歌,就连非语言的艺术创造(如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和宗教信仰、民俗活动也广泛地留存在方言词语之中。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厦曾大声疾呼:“方言式微,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在告别大师中梳理我们的精神家园
2009.07.15
在告别大师中梳理我们的精神家园
专题报道
在告别大师中梳理我们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关注季羡林先生的离去? 设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的先生灵堂前,为什么会有长达50米排队送别先生的人们? 还有,那驻足在报摊前,竞相买着、读着先生逝世消息报纸的人们,为何泪眼婆娑? 更有,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悼念文章、网友评论,为什么总是说不完,也道不尽? 先生深厚。先生朴素。先生淡然。先生…… 是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词,可以形容跨过了两个世纪的这位老人。 但是,我们仅...
查看更多
“三伏天”的由来
2009.07.14
“三伏天”的由来
专题报道
“三伏天”的由来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芳谱》中说:“暑期之此尚未极也。”因为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汉...
查看更多
1
2352
2353
2354
2355
2356
3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